2)第69章 沦落到只能说“多喝热水”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托付给卿。务要必精练士卒,严明军纪。东京战事胜负,皆系于此。”

  岳飞郑重行礼,说道:“臣必殚精竭虑,以报官家厚望。”

  一万两千名新兵,这就是赵桓能倚靠的最强的一支力量。按实力,赵桓可能都不如乱世中某些揭竿而起的巨寇。

  就算一支叛军,也是拥众数万人甚至十余万人。

  而更严峻的是,赵桓就要用这支新兵,去迎击当世战斗力最强的金军。

  若不给这支部队增加一点外挂,训练十天就让他们上战场,简直是在派他们去送死。

  不过认真审视之后,赵桓觉得这支部队的确具备了强军的所有潜质。

  首先他们的思想便远区别于当下其他封建军队,这是第一支贯彻了保家卫国理念的军队。这是时代浪潮、国仇家恨赋予他们的印记。

  然后,他们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统帅,最先进的武器,甚至还有跨时代的火器。

  从内在精神,到外在条件,他们都已不缺。

  若把军队比作一具身体,他们已经有了发达的大脑,完善皮肉,如今只欠缺一份强壮的骨骼。

  也就是支撑军队的组织架构。

  毕竟军队是高度组织化的群体,良好的组织力胜过一切。

  关于宋军军制,赵桓没什么想改革的。在冷兵器时代,百人为一步队,五百人为一部,就是最先进的层级划分。无论大汉的屯与曲,还是大唐的旅与府,大抵都是这么延续下来的。

  只要军队还在用弓弩刀枪,那么这套架构,就是最适合中原步兵的编制。

  但同样的编制,在战场上,汉唐能打的游牧民族,俯首称臣,宋军却屡战屡败。

  显然问题出现在了人身上,而不是编制本身。

  所以赵桓决定给这支军队增加一项外挂,抄袭一下后世先进的制度。

  毕竟义务征兵制都复刻过来了,怎么能不配备与之相对的军官团?

  义务征兵制巅峰是在二战,而二战仅以陆军战力而言,最强的应该是德军或者是苏军,相差不会太大。

  以德军为例,他一个步兵连步兵二百零一人,包括军官两人,士官二十一人,士兵一百七十八人。

  赵桓打算将其复刻到大宋,正好将其编制腰斩即可。一个百人队,设军官一人,士官十人,士兵九十人。

  大宋民间尚武,武德充沛,在征兵制下,士兵素质比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差最差也是明军的水平,而且是军饷充沛的明军。

  在此基础上,军官制度与士官制度,将是全军战力的增幅剂。

  这方面的章程,赵桓心中已经有了雏形,与岳飞商议道:“关于新军训练事宜,朕全权托付给卿,不会插手过问。为了助卿激励军心,增强军力,朕有个提议。卿可以为朕参详一二。”

  “愿臣浅薄之力,能为陛下效劳。”

  “朕打算将神武右军指挥百人一级的都头,全部更名为军虞侯,赐承信郎。”

  岳飞惊叹道:“我大宋武臣五十三阶,除了第五十三阶为下班祗应等殿侍没有品阶,承信郎为第五十二阶,已经是堂堂正正的正九品官员。全军上百名军虞侯全设为武臣?”

  赵桓郑重的点了点头,既然要设军官,自己便不会缺斤少两,必统一给所有人官身,正儿八经的武臣官职。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