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8章 大宋分民四等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很容易猜到,张浚问道:“那第二等呢?”

  赵桓说道:“叫有苗。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有苗即膺服我朝的藩国。如东辽、西辽、虾夷、占南等,虽与我朝并不同种,但皆心慕王化,推行名教。”

  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儒家文化圈里的那些国家。

  有些地方太偏远,军事地位又很重要,中原实在是管辖不了,就任命扼守要冲的藩篱。

  这些小国是大宋最重要的仆从国,是藩宗体系中的打手和跟班。

  万一波斯一带出现叛乱,王师可以征召这些属国的军队,像班超当年一样,迅速集结起数万大军过去平叛。

  “第三等则称为野人吧,居住在野之人。这些人所在之地,王化贫瘠,愚昧落后。安心生产,缴纳贡金即可。”

  “第四等则为苦行。泰西人不是说他们身上带着原罪吗?那就苦行修炼,努力洗脱原罪。”

  介绍完这四个阶层,赵桓认真的说道:“四等民职责各不相同。其中一等民、二等民可以研究学问、推动文明,发展工商、服事任官、从戎执戈。三等民、四等民则禁工商,专事农耕、渔猎。”

  这一套制度,阶层分明只是辅助手段,最重要的就是分工明确。

  让诸夏发展文明,掌握工业高点、文明高地、一直处于文明优势当中。

  而藩属国则稳定进行农耕生产。保持在农业国水准。

  赵桓问道:“右相以为这制度推行起来如何?”

  张浚思考了片刻,说道:“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国度统治过如此广阔的疆域。”

  “要统治万万里江山,臣等亦在摸索之中,不敢断言成效。但以臣观之,如此推行制度,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必然获得各地藩王支持。”

  “没有什么比社会稳固,对其而言吸引力更大。”

  赵桓点了点头,虽然还没有哪个国度有大宋这么广阔得疆域。

  但统治道理都是共通的,无非是拉拢当地贵族,统治庞大的人口。

  选择这个制度,赵桓也是在探索。

  毕竟历史上没有任何统治经验可以给赵桓提供,来帮他制度一项可靠制度管理几乎覆盖整个文明的疆域。

  大英帝国当初管理日不落疆土的时候,也是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适合自己的经验。

  本质上,他们也是拉拢殖民地封建贵族那一套。

  大宋这个种姓制度,归根到底也是把一些藩国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区别只是在征服过程中,大英选择了屠杀,大宋选择了种姓治理。

  赵桓说道:“朕认为还有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虽然第三、第四等民不能经营工商,但他们全力投入到农耕当中,接受大宋文明指导,必然导致人口会显着增加。”

  西方那么广阔的土地,终于可以把文明进度跟上来了,不至于寥寥几千万人。

  农业技术进步,会显着提升当地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而且各种高产作物将会普及开来,可以养育更多的人口。当然,也能为大宋的工商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