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4章 人类的本质就是反思怪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尔一笑,说道:“柔弱?这个词朕不能认同啊,我中原自古以来推崇的就是公子如玉,彬彬有礼。”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我中原自古的财富就远超四方。所以中原人才能养成温文尔雅,玉树临风的气度。”

  “在中原周围,有很多蛮夷,都曾经野蛮落后,认为优雅即是柔弱。可在短暂的接触后,他们都会羡慕并向这个方向转变。”

  “你现在或许很难理解。但当你的国家变得富强之后,你就会明白,优雅将取代野蛮,君子将教化劫匪,温柔善良,礼节气度终将超过残忍暴虐,蛮横掠夺。”

  芭莎感觉听的一头迷糊,但有个核心观点她大概还是似是而非的懂了,那就是他们这种优雅与高贵,才是国家富强后的状态,如果神圣罗马帝国能富强起来,也能变得跟他们一样好看。

  当一个国家落后时,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会深刻反思,仿佛自己这个民族连呼吸都是错的。

  他们会反思自己与强者的所有差别,为什么对方富庶且强大,而自己却这么落后野蛮,是不是民族本身就有劣根性?是不是因为与人不同,所以才导致这一切?

  反思怪,后世诸夏是最不陌生的。

  清末民初,简直是整个民族的反思巅峰期。

  无数思想家、哲学家,拼了命的反思,为什么自己落后?

  是不是因为自己信奉多神教,而对方单神教,所以对方民族精神更专注,更坚定?

  是不是因为自己用汉字,而对方用字母,所以对方这种语言更便利,更先进,更适合发展文明?

  是不是因为自己记载史书,而对方不记载历史,所以对方更开明,更没有历史包袱,能更包容的接纳文化?

  是不是因为自己民族更讲究群体团队精神,而对方更具有自我意识?所以更能创新,更具特色?

  总之,与对方的任何不同,都能引起当时先哲们的深刻反思。

  这在帝国强盛期看来,完全是莫名其妙,明明是自己的优点,当时怎么还会想着反思抛弃呢?

  但对于处于当时的人们,这一切却都是时代特色赋予的印记。

  人类无法对抗时代的浪潮,哪怕腓特烈大帝这种人杰,也陷入了沉思。

  他是真的思考为什么神圣罗马帝国远远不如大宋。

  是否真的如大宋皇帝所说,因为帝国的百姓野蛮而暴力,根本不懂得优雅淡然,不懂得精诚合作,所以发展不好经济,国家无法团结一致,形成强力政治统治?

  这种念头一形成,就如洪水泛滥般,一发不可收拾。

  腓特烈大帝十八岁,后世正是读大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他的价值观将影响其一生的行为处事。

  这一刻,深刻反思的腓特烈大帝,无比确定,选帝侯制度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根本原因。

  这么多选帝侯的来回扯皮,一代代的内战斗争,以及为了各个贵族的利益导致的勾心斗角,严重消耗了帝国的实力。

  他不仅仅严重削弱了皇权,更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