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 宋的朝忠义传统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显然符合赵桓彰显大宋忠义气节的需求。也更能激励大宋军民共赴国难。

  至于一次性任命这么多都指挥使一级的官职,是否会影响大宋禁军体系与财政正常?

  赵桓微微一笑,有这种担忧,那实在是太小觑大宋了,太小觑这个“号称”财富冠盖历代的王朝。

  大宋仅御前当值的禁卫军便有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内殿直班、金枪班、银枪班、弓箭班等二十二十四班,两千四百余人。

  这还没算殿前指挥使直、御龙左直、御龙右值、内殿直等等、等等一系列骑兵。

  《水浒传》说大宋班直通类有五千七八百人,赵桓虽然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人,但估计规模比这数字只多不少。

  但随着东京被围,加上张叔夜带入城中的三万人,到如今东京城内的禁军总人数也只有一万两千人,被赵桓处死了一千余人,如今只剩下了寥寥万数。

  五千八百的班直名额,现在绝大部分都空置了。

  别说任命四十七名班直,就算四百七十名,四千七百名,赵桓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大宋岁入近亿贯的财政收入,八成都给了军费开支,能够提供的充裕军费,超乎寻常人想象!

  如今大宋所谓的百万禁军,几乎在太原之战被金军全部报销。

  赵桓只要能守住东京城,哪怕任命十四万七千班直,军费都消耗不上一半,剩下的一半军费依旧足以组建新军。

  但显然,金军总规模恐怕也没有十四万七千。

  若真的能够通过任命班直,奖赏民间,就能打退金军,那赵桓在睡梦中都能幸福的笑醒。

  在大宋,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还叫事情?

  在定下奖赏之后,赏功司的官员出城与李宝等人详细确认了受赏名单。

  赏功司这个部门是赵桓前身在守卫东京时刚刚成立的机构,专门为奖赏士卒、记录军功而设立。

  赵桓觉得这是钦宗设置的为数不多有意义部门之一,便予以重用。

  当受赏的名额确定,城外将士激动的向城墙上那个平静站立的身影再次叩拜。

  有了名额,也就意味着内城开始刻章制印,用不了多久这些此前地位低微的平民,就会摇身一变与各指挥使平级。自此拿国家丰厚的俸禄,全家衣食无忧。

  有这激励,其他人怎能不热血澎湃,奋勇杀敌?

  现在谁要覆灭大宋,谁敢动摇官家地位,就是与这些新贵军人为敌,不死不休!

  看着这些热血豪迈,主动求战的东京百姓,赵桓感触良多。

  东京城承平百年,但此时东京百姓的勇气却远超后世承平三十多年的普通百姓。

  不是后世百姓更不堪,而是相比于东京百姓,后世百姓缺少了一些东西。

  曾经赵桓看电视的时候,同样心生疑虑。若自己在国难当头时,能像那些伟大先辈一样,抗住严刑拷打,绝不招供吗?

  赵桓觉得自己百分百做不到,甚至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后世百姓都做不到。

  那是因为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即对侵略者刻骨铭心的恨。

  那么多伟大先辈能做得到,而现代人做不到,只因为自己不在那个时空,亲人不再那里,没有那个冲天恨意。

  若亲眼目睹了母亲被砍头,带着筋膜的头颅就滚落在自己脚旁。妻子光着身子被钉死在面前的桌上。可爱的三岁女儿被长枪当胸穿过,挑起来,她曾经清澈可爱的双眸里满是痛苦,鲜血顺着枪刃低落在自己头上。

  会顶不住?会怕死?会跪在地上祈求侵略者饶命?

  怕是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与侵略者搏命。

  而在当下,东京城就遭遇着后世人没有遭遇过的一切。金军南侵,东京周围数百里恶臭可闻。宋人对金军的仇恨刻骨铭心,恨意冲天。

  所以东京百姓只要官府鼓召,便一次次的其来如云,与侵略者作顽强抵抗。

  至此,赵桓再不怀疑东京百姓的抵抗意志。

  为了切实激励这些与金军殊死搏斗的百姓,更予以厚赏,绝不有任何拖欠。如此能使得东京外城得抵抗更加激烈,如烈火烹油。

  金军每次进城进攻都要在这火热激烈的区域内遭受袭扰,被迫损耗。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