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6章 重塑国家精神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6章重塑国家精神

  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侯。

  高利贷势力的庞大,着实可见一斑。

  但这一次,这个庞大恶势力,已经不止于官僚士大夫。

  基本上整个天下所有阶层都参与其中。

  最狂欢的自然是文官集团,他们不仅私下放贷,更通过官府强逼百姓借贷。

  其次就是禁军武将们,此前禁军战力低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校不肃,敛掠乞取,坐放债负,习以成风。”

  然而这些还只是高层,他们与高利贷商人们在城市放贷。

  在借贷不方便的乡间,还有规模更宏大的放贷群体。

  那就是兼并土地的地主和遍布全国的寺庙。

  没错,就是寺庙,或者更精确的说是佛教寺庙。

  这是比钱庄还要更像银行的场所。在大宋,由于经济繁华发达,寺院不仅经营着放贷、存款等金融业务,而且还涉足制盐、冶铁、纺织,甚至饮食、仓库、药局等一系列商业行当。

  据说有些寺院还开设青楼,倒不是在寺院里面开青楼,而是在寺院附近设置有青楼,青楼的东家是和尚。至于这些和尚是否照顾青楼生意不得而知。

  在赵桓看来,大宋的佛家显然已经到了不得不整顿的地步。他们甚至已经干预到了国家阶层,在赵桓推行帝钞以前,陕西路竟然就堂而皇之的以僧人度牒为货币。可见僧人在当地究竟具有怎样强大的影响力。

  但这个高利贷势力虽然盘根错节,遍布天下。与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相比,也就什么都算不上了。

  凡这些种种,也都不过是趁着国家不以为意,趴在阴暗中偷偷吸血而已。

  到了大明,老朱家皇帝出身农民,没什么见识,不在意工商业经济,也不信什么佛教,就想本本分分的当个老农帝国,推行重农抑商,搞个稳定且传承不朽的祖宗法制。

  如今存在的这一切都轻而易举的灰飞烟灭了,甚至没有能力挣扎一下,掀起一丝涟漪。

  所以大宋朝廷想整顿这一切,即便最稳重的右相,想的也是这些人会不会有民愤,引发离乱。

  至于掀起叛乱,这种事根本就不在正常人的思考当中。

  估计谁跟这些高利贷商人提叛乱的建议,能当场被他们扭送官府。

  我只是求财,并不是求死啊!

  三武一宗灭佛时,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

  朝廷直接征收,限期五十日内,寺庙将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私藏五斤以上者,一律处死。

  这可比大宋狠太多了,但也是没有掀起任何涟漪。

  必须要认可一件事,大宋这次其实是很公正严明的在征收国家赋税。

  没有哪个百姓会因为朝廷一道正常政令,进行一次普通的税率调整,就脑袋一抽大吼一声,你损害了老子的利益,老子反了!

  私盐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