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苦了同一批熊孩子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鼻涕的熊孩子不去田间生产就全家饿死了。

  就算这些三岁到十岁的孩子不去上学,也是天天在用尿和泥巴,遛黄狗,摸泥鳅,骑竹马。

  有见识的家庭会送他们去族中私塾,跟族人孩子一起读书。没见识的家庭,就是放任他们在乡间撒欢。

  只是如今大魔王赵桓在位,这些熊孩子就都不用想摸鱼掏鸟了,统统去学校读书识字去吧。

  国家建立学校,分配老师,不收学费,还管饷饭。

  这种情况下,几乎不会对底层农户产生任何负担,其财政压力也不会比全民养老给此前大宋带来的压力更大。

  所以只要赵桓态度坚决,将教育普及下去,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事情。

  所需改变的只是整个天下对教育的态度与认知。

  不过大宋律法可不像后世那么温情脉脉,官家下了严令,哪户父母敢不送孩子去学校,少不了官府一顿严厉教训。

  唯一苦的就是这批孩子了。

  很有可能他们会亲身经历一个后世出名的笑话。

  “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言,今年高一扫雪,明年高二扫雪,后年高三扫雪。”

  扫雪的年年是同一批人。

  而在赵桓治下,次次强制普及教育的也可能是同一批人。

  在当下,赵桓只强制三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去上学,对十岁以上的孩子没有作强制要求。

  以农业社会的生产力而言,强制实行全面教育,还稍显勉强。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些十几岁的熊孩子们还是要承担一定的社会生产。

  赵桓打算用这几年的时间推进工业化,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把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提升上来。

  然后再推行十岁以上孩子的强制教育。

  嗯……到时候这批正在接受小学义务教育的孩子就能无缝衔接上中学义务教育了。

  赵桓忍不住一乐,可以想象到时候熊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嚎啕大哭的景象。

  若是皇后在这里,一定会问问赵桓在笑什么。

  但唐怡胆子比较小,跟赵桓的时间也比较短,还有些放不开,安静的在赵桓后面帮他揉按脑袋。

  赵桓享受了片刻,说道:“鸿胪寺最近有什么消息传来?”

  鸿胪寺少卿唐翊就是唐怡的父亲,为了避嫌,唐怡将这方面的好消息特意留到了最后,说道:“鸿胪寺来报,西辽传来消息,金国正在向西方整军备战,有远征西辽之意。西辽请我朝念在此前兄弟之盟的情谊,出兵牵制金国。”

  “难怪今年金军没有南下,原来是去西方打草谷去了。”赵桓感慨道:“金国这是想重走匈奴当年之路?南下中原,西控西域?”

  唐怡附和道:“那予一女子亦知这是在重蹈覆辙,难以成功。”

  赵桓嘴角微微上扬,大概搞双头鹰战略的北方强权运气都不太好吧?

  总是能赶上中原强盛之时,被中原撵在屁股后面一路暴捶。

  不过也说不好这正是金国稳定下来的契机。

  金国内部的分裂实在是太严重了。胡人保守派、汉化文明派,兄终弟及派、父死子继派,宗族部落分权派和保皇集权派斗得你死我活。

  与其在内部消耗,斗成一锅粥,真不如分家。胡化派系向西劫掠,汉化派系留在东方学习南方先进文明。

  反正无论向西、向南都是当下这个世界最富裕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