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5章 渐入佳境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切源自制度改革、组织力的提升。

  随后赵桓谈回正事,说道:“既然韩世忠在河东打开了局面,也是时候派一位宣抚使过去了。朝廷可有人选推荐?”

  “臣有推荐。”

  “臣有推荐。”

  “臣有推荐。”

  三名宰相几乎同时开口。话音落下,三名宰相互看一眼,各自冷哼一声。

  关于一方宣抚使的任命,三人最近的争斗可谓如火如荼。随着朝廷王师在各个方向的高歌猛进,朝廷恢复秩序的版图正在迅速扩大。

  如今能直接被赵桓掌控的区域已经覆盖了从黄河一带至淮河两岸的广袤土地。说的更具体一点,那就是跟柴荣刚继位时,后周所能掌控的版图极为类似。

  因此最近朝廷一口气任命了数位宣抚使,每次都吵的不可开交。

  赵桓想到今天可能还要再吵下去,就头疼不已,说道:“每次推荐朝廷官员都吵得不可开交,与其如此不如定下个章程。日后凡高级官员任命,都由政事堂主持,宰相、六部尚书、台谏等一同廷推三人。将名单制成札子交给朕,朕择一画圈通过。”

  这个制度推行起来在大宋不会有任何阻力,毕竟这是给了士大夫与官家共治天下的权力。而且明显提升了六部尚书的地位,他们可以与宰相坐而议事。

  当然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是皇权,最终人选的任命只能掌控在皇帝手中。士大夫们永远是皇帝治理国家的工具,而不可能取代皇帝做出最终决断。

  李纲第一个同意赵桓提议,若章程就此定下,以后政事堂就代替尚书省主持人事选拔的地位了。

  另外两位宰相也没有反对。这个事对他们也有好处。因为他们实在是不想在闭门会议里继续跟李纲争吵了,他背后站着官家。尚书省每次吵得头晕目眩,即将成功时,官家就出来拉偏架。让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与其被气的头昏眼花,还不如走公正公开的国家章程。至少在六部、台谏、言官们眼前,几位宰相还能公平竞争。能拉拢其他官员,一同应对李纲。

  “既然要廷推,那便将计相人选一并定下。河东已经逐步收复,是时候重整圣朝税赋体系了。”

  如今是三月下旬,赵桓穿越也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朝廷百官俸禄、安抚伤兵、征召军队用的都是皇家内库的库藏。包括抄家所得的那一千余万贯钱、战场缴获的两千多万两白银。这种非正常收入自古以来都归皇帝所有。

  但国家太仓却空空如也。这也是朝廷官员、宰相们不敢跟赵桓顶缸的最重要原因。任何男人,自己的金库里没有钱财,都直不起腰来啊!

  大宋朝廷想要正常运转,不能天天盯着皇家那点库存度日,必须要重开进项,有大量财政税收进入太仓。

  这一点三位宰相比赵桓还急,如今最重要的盐政可以提上日程,三人立即情绪高涨的推动廷议召开。政事堂拉来了台谏,尚书省把六部尚书全部召齐。

  今天不定下河东宣抚使还有计相人选,谁也别想散朝回家!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