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章 千古以降最先进的田税法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主富豪相率隐田逃税,赋税负担都加在了中小地主和农民身上的情况。

  所以制定了实际丈量土地,根据占有土地多少确定税额的方案,即方田均税法。

  这项法案,哪怕不用后世人来看,大宋不食人间烟火的皇帝都知道这是个极佳的法案。

  如果能推行成功,大宋绝对能避免封建王朝的两百年周期。使大宋成为千年王朝,长盛不衰。

  因为即便到了后世,赵桓穿越之前,人类的智慧也没找到比这更合适的农业税了。除了完全免除!

  王安石首次推行这条法令时,仅在京东、河北、陕西、河东等五路之地便清丈了二百四十八万四千三百四十九顷田地,占当时全国征税田亩的百分之五十四。

  但显然这条法令显然是极大的冒犯了士大夫们、豪强们的利益,哪怕大宋皇帝前仆后继,先后在景佑、庆历、皇佑、嘉拓年间,四次推行,都不得不迫于士大夫的压力予以终止。

  如果在靖康年间,再次推行,这就意味着大宋皇室,第五次尝试推进这项法令。

  历代先皇都没有作成的事情,赵桓有可能作成吗?

  赵桓心情激动,非但有可能。而且这可能是机会最大的一次。

  因为随着金人入侵,东京城四百里范围内都是一片鬼蜮,士大夫、豪强遭遇重创,大量土地失去了所有权。

  赵桓向梅执礼问道:“卿打算如何措置这方面事宜?”

  梅执礼说道:“我大宋此前施行两田制,土地分公田与私田。臣打算趁此时机推行公田法。”

  “公田法?”

  梅执礼点头,说道:“凡田地,民间拿不出田藉,无法证明其归属者,尽皆收为公田。”

  “继续说下去。”赵桓关切的说道。虽然这个政令不近人情,但在封建社会,也不算什么大事。据赵桓所知,贾似道似乎就干过这种事。说明这个政令是能推进的。但梅执礼应该不是这么莽撞的人,想来还有补充。

  梅执礼继续说道:“若只如此,恐怕会使百姓利益受损。臣决定,在推行公田法的同时,补充一条授田法。即为每户百姓补齐三十亩良田。”

  赵桓稍微思考了一下,就明白梅执礼言下之意。公田法对基层百姓而言影响并不太大,他们若田契没在战乱中丢失,那么田地依旧是他们的。甚至若持有的田地不足三十亩,官府还会予以记录,日后给其授田。若是田契丢了,更简单,等着朝廷授田就行了。

  关键是这项法令对豪强、大地主的影响就非常深远了,他们面临一个两难局面。若是不向朝廷申报,那么土地直接被朝廷没收,成为官田。

  如果申报,就意味着朝廷知道了他们的土地数量,日后会对着田地亩数收税。再想隐藏田藉,偷税漏税就十分困难了。

  而且在此之外,还能给当地官府减少一项麻烦。战乱之后,一定会有劣绅、豪强侵夺无主良田,将百姓的良田说成是自己的。官府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审案,判断土地归属。

  这条法令一颁布,所有官员都清净了。大家都不用争了,拿不出田藉,这地就是官田。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赵桓再一次站到了士大夫、地主豪强的对面。

  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让这些人老老实实的纳粮。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