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 应对与日程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应对与日程

  帝国分崩离析,天下凌迟,内战已经是不可避免,岳飞注定要率军扫平四方群寇。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将领真的愿意罔顾国恩,与朝廷为敌。比如赵野麾下的猛将韩世忠。

  若范讷、赵野打出“靖难讨贼”、“清君侧”之类的旗号,韩世忠可能短时间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稀里糊涂的就被迫跟随十几万大军成为了叛军。

  但只要见到了天子诏令,见到了朝廷王师,他们很快就会拨乱反正。

  更乐观一点,这些将领若察觉的及时,很有可能提前率部离开南京,或者主动平叛,一群将领主动率部攻击范讷,将其首级传送京师。

  这就是宋德未失,赵氏人心仍在的深刻影响。

  这天下军民,在作某些事情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会觉得很怪异。例如韩世忠便绝对无法接受自己率军与天子为敌的情况。

  夜幕,赵桓便在明堂召集了宰相、枢相与岳飞、吴革等人,准备应对南京可能的叛乱。

  人都到齐后,秦桧向众人介绍道:“征召南京范使相与赵总管的御史已经派出七天,无论两位大臣是否应召,都应该有个回复。但御史进了南京便如石沉大海,失去了所有消息。”

  剩下的话无需多说了,在座的都是朝廷宰执,十分清楚御史的权力。

  宰执之尊尚且要受制于台谏,更何况小小一个南京城。若是运转正常,御史无论如何都不会失去消息。

  这些御史不是被杀了,便是被软禁了。

  但不论哪种情况,都是极大的忤逆,是对朝廷威严的践踏。

  大臣们都没有义愤填膺,怒斥苛责。所有人都清楚,以官家的刚烈性格,范讷、赵野完全不敢进京。

  而且他们此前已经笃定东京守不住,国难时没有任何作为。但东京既然守住了,他们就必然要面临事后清算。

  短暂沉默后,梅执礼也眉头紧蹙,问道:“臣只是想不明白,范讷、赵野哪来的底气,敢于朝廷为敌?”

  孙傅问道:“莫非是靠南京那十几万步骑?觉得拥众十万,就能与朝廷谈判了?”

  作为枢密使,张叔夜最清楚大宋军队的底细,斩钉截铁的说道:“范使相与赵总管手中不可能真有十几万大军。军中吃空饷十分严重,号称十余万能有六七万便是极致。”

  秦桧说道:“南京可能截留了两湖、两广来的勤王义师。”

  张叔夜确信无疑的说道:“两湖两广承平上百年,武备松弛,厢军都不事训练,刀枪、甲胄皆不齐全,只能算作乌合之众。范使相、赵总管真正能倚靠的还是从河北带来的那几万禁军、乡勇。”

  赵桓问道:“这支军队有何战绩?”

  吴革统领皇城司,围城解除后一直在搜集情报,向赵桓介绍道:“金人犯阙以来,曾数次遣兵侵犯南京,宣抚司便以统制官王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