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退兵,退兵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些许俗物,就脱下戎装,远离戎马。将来地下九泉,有何面目见相公,如何对得起相公淳淳教导,和颜抚慰?”

  越来越多的将士红着眼睛,向赵桓请愿说道:“官家,我等请留在军中为国报恩!我等不愿在国难之时,灰溜溜的离去。”

  赵桓望着这些站在金山银山面前而意气奋发的将士,感慨万千:“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卿等忠贞之念,朕感同身受。但为众人报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卿等生死为国,理应得到国家厚赏。若得了封赏之后,依旧愿意从军者,可前往启圣院领取戎装,编入神武右军。”

  “万岁!”

  “万岁!”

  无数禁军欢呼,这些人都是禁军中最忠贞为国的青壮,是最意气风发的军人,是大宋的脊梁。

  有这些人进入神武右军,能极大提升军队的忠贞信仰。

  夜深,枢相张叔夜进入皇宫向赵桓汇报道:“官家,神武右军已经顺利取代禁军接管了四壁防御。”

  有岳飞掌控局面,赵桓并不担忧交接出现问题,只是关注的问道:“禁军有多少人前往神武右军报道?”

  “共计九百三十六人。”

  这个数字大出赵桓所料,要知道血战到最后,禁军可能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能有一两百忠贞将士便已非常可观。

  可这支残兵弱旅,竟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忠贞之士?

  若每只宋军里都有三分之一的忠贞军人,那宋军何至于经历靖康之耻,恐怕能横扫欧亚。

  见赵桓惊讶不已,张叔夜声音低沉,说道:“刘使相终究是以一身生死影响了禁军,其忠贯白日,气冲斗牛,禁军将士非尽是麻木愚昧,多受其感召。”

  赵桓深深一叹,是啊。连吴革死前都有数百义士随其共死,更何况大宋堂堂使相。

  基层军民并非士大夫一般忘恩负义,国家不负军人,这些军人终未负国家,多思尽忠报国。

  “还有另外一个好消息。”张叔夜主动开口说道:“金军已经从西城撤离,云集在南城。”

  这个消息令赵桓神情一震,金军终于放弃全面攻城了,这意味着东京战事即将进入大宋的节奏。

  这倒是不难预料,毕竟金军昨日已经攻上城门楼,死伤数千却依旧无法拿下城池,那分兵围城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只会导致金军在各处被宋军袭击。

  攻城战事终于回归经典模式,大军集结猛攻某处城门,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

  但赵桓可不打算束手待毙,关切的问道:“如今战端重开多日,神武右军的武备情况如何了?”

  谈及这一项,张叔神情振奋,说道:“内城生产已步入正轨,戎袍、甲胄从最初的每日一千左右,增加到了如今的每日近两千套。尤其民间大量百姓已经陆续开始向军中交付征袍,如今军中征袍已经接近八千套。或许明后日,便能见到一支戎装齐整,甲具鲜明的大军。”

  赵桓兴奋的抚掌,说道:“善!将禁军甲胄、征袍都交给神武右军,迅速整编出一支旌旗甲胄、光照天地的大军,准备与金人一决生死。”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