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八章:绝境?_黄天之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上,军卒也全部都呆在马车之上。

  两军接战,驾车的军卒到达指定地点,然后停下马车,操纵放于四轮马车之上的床弩。

  早在之前黄巾军就制作出了一种新式的四轮马车,解决了转向的难题,用于军事运输和商业之间的运输。

  不过那种四轮马车对于地形的要求还有工艺的要求颇高。

  那种四轮马车有用于商用的马车存在,并不完全是作为军用,保密自然是无法和霹雳车等战争兵器相提并论。

  花费了数个月的时间,绣衣使者得知了四轮马车的图形,并开始起了仿制四轮马车的计划。

  如今行驶从陈都往东郡官道之上的汉军后勤部曲,已经开始使用起了黄巾军中发明的四轮马车。

  不过仿制的四轮马车和黄巾军中经过了多次实验、测试最终才投入生产之中的四轮马车仍然有不少的距离。

  华夏大地从来不缺乏能工巧匠,他们做出了许多巧夺天工,可以被称之为瑰宝,让人惊叹的事物。

  但是处于官府所管辖之下工匠,他们并不能因为自己卓越的工艺而收获大量的钱财。

  现在的这个时候,他们大部分的人只能勉强的维持温饱,甚至有一部分的工匠还必须忍受着饥饿的煎熬。

  他们浑浑噩噩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出头之日。

  他们不敢将自己独有的工艺与其他人分享,因为分享并不会使得他们获得尊重,也并不会使得他们获得钱财,让他们的生活过的更好。

  反而是因为失去了独有的工艺,使得收入再度下降,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所以没有哪一个工匠会将自己的私有的工艺传授给别人。

  很多工匠都是一直藏匿着自己独有的技艺,他们绝不会传给外人,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会很快便传授,往往要等到快要去世的时候才将自己的技艺全盘托出。

  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而在太平道之中,却并非再是如此。

  那些工匠很多在汉庭之时的经验已经不适用,在太平道的工坊之中,他们能够领取到颇为丰厚的酬劳。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每生产一件武器、一套盔甲,都可以领取一定量的金钱。

  除去生产的武备、工具等东西获得的钱财外,每一名在太平到工坊之中的工匠,都可以按照自己在太平道内评定的工匠等级获得相应的俸禄。

  太平道将工匠共分为十五级,依照工匠的技艺水平而划分。

  经历过了许安的改革,在太平道的工坊之中,贡献出自己的独有的技艺,不仅可以为自己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提高工匠评定的等级,增加每月领取的俸禄。

  起初许安刚刚改革之时,并没有人愿意献出自己的技艺,毕竟太平道虽然他们很好,但是毕竟是赖以维生的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