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章 其实,鸡兔同笼是个童话故事_一品寒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说,杜茂才听完会心一笑,他知道孟青云第一场算是过了。

  不过他没给出评价,只是告诉孟青云利用好时间复习,考好后天的第二场。

  刷了一天表判题,迎来了县试第二场。

  检查的规矩一成不变,只是第二场的考生少了,有些考砸的考生,承受不住打击,干脆弃考了。

  卷子发下来,孟青云一看就露出笑脸。

  第一大题是表判,一共十五道小题,考察的都是律法和对案件的推断能力。

  毕竟考生以后有当官的可能,这些能力就是他们的童子功,自然得早早熏陶。

  这些题大多都做过,孟青云又没有写草稿,做过的提笔一挥而就,没有做过的,思考顺畅后也提笔一挥而就。

  题海战术就是好!

  大量做题,见识了各种题型,拓宽了思路,掌握了更多解题方法。

  见多才能识广啊!

  第二大题是数学题,孟青云一看题,心定了。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鸡兔同笼啊!

  这题搁在前世就是初一水平,用一元一次方程就能解决。

  “解:设,兔为x只,则雉为(35-x)只。

  4x+2(35-x)=94

  4x+70-2x=94

  4x-2x=94-70

  2x=24

  x=12

  鸡的个数:35-12=23只

  答:雉23只,兔12只。”

  过程完美!

  孟青云把解题过程写在草稿上,看着解答暗自赞美,他检查一遍,发现没有错误,准备提笔誊写。

  随即他又一愣。

  这时候没有阿拉伯数字,更没有方程解题的先例••••••这可怎么办?

  题海战术中也出现过数学题,他都是用方程解出来,然后只把答案写上,没有写解题过程。

  那是因为试卷是杜先生手抄的,题后只留一点点空白,如同填空题一样,他也就只写了答案。

  可现在的试卷上留有一大块空白,只写答案合适吗?

  想想前世,解不写老师都要扣分,不写过程老师不说你是抄袭就是好事,还会给你分?

  做梦去吧!

  孟青云为难了,他沉思良久,决定先写出答案,再写上过程。

  总而言之,有了解题过程,阅卷官无法在鸡蛋里挑骨头。

  但把方程写进去,肯定是不行的。

  那咱就讲个童话故事吧!

  孟青云提笔写上答案:雉二十三只,兔十二只。

  然后另起一行,洋洋洒洒写下一段解题过程。

  “假设雉和兔接受过特殊训练,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还有九十四减三十五,也就是五十九只脚站着。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这时雉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这时还有五十九减三十五,也就是二十四只脚站着,而这二十四只脚全部是兔子的,所以兔子只数是二十四的一半,也就是十二只,雉就是三十五减十二,也就是二十三只。”

  嗯,这个过程简单易懂还有趣,没毛病!

  孟青云检查一遍,摇铃交卷。

  回到孟氏菜馆,孟青云彻底放松了,从他惬意的脸上,员工们似乎看到他榜上有名。

  杜茂才从县试院出来就奔菜馆,找到孟青云问了答题情况,他松了一口气。

  县试铁定过了。

  孟青云顺便问了句,数学题如何写解题过程。

  杜茂才说,数学题历来只写答案,哪有过程可写。

  不写过程,出题老师留那么多空白干啥?

  这不是坑人么!

  其实孟青云冤枉出题老师了,数学题是最后一题,剩余的空白肯定多啊!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