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无他,唯手熟尔_一品寒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帖经题比他优异的考生,不超过一手之数。

  试帖诗,差强人意。

  这诗作的拼凑痕迹太明显,勉强得个中间分,这首诗会拉低总分,让帖经题的优势荡然无存。

  表判题答的五花八门,看似有点道理,但好多答案与大宇朝律法不符,明显是在闭门造车。

  试卷讲解后,杜茂才定下七天小目标。

  恶补试帖诗和律法知识。

  杜茂才开始讲试帖诗的应试方法,总结出来就是八个词:押韵、诠题、裁对、琢句、字法、诗品、起结、炼格。

  试帖诗是按题作诗,题目出处在经史或古诗句中,考生做诗的时候,必须了解题的出处,写出的诗篇,才不致违背题意题情。

  而且试帖诗是有格律要求、讲究押韵的。大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童试多用五言六韵,乡试以后均用五言八韵。诗内不许重字,语气必须庄重,题目之字,须在首次两联点出。

  当然,如果有歌颂皇帝功德之意,最好不过。

  试帖诗的大概结构和写法就是: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

  试帖诗必须庄重典雅,切忌纤佻浮艳,就算拍马屁都不能太明显。

  这一堂课讲下来,孟青云头都大了。

  写诗讲究灵性,这样写诗就程序化了。

  考生如同造诗机器,按照程序造诗,文采灵气其次,格律韵脚优先,这样的诗肯定木讷,呆板。

  当然也有大才考生写出过名篇,那只能另当别论。

  现在孟青云发现以前的想法多么幼稚,总想用唐诗名篇来替代试帖诗••••••这是自掘坟墓,格律不对会扣分。

  阅卷官才不管是不是名篇,他看的是格律。

  一句话,只要不符合格律的试帖诗,都是次品。

  表判问题好解决,去书店买几本对应的书,领会贯通就行,当然背会就更好了。

  接下来的七天,孟青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试帖诗考试押题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光押中题目不顶用,还有韵脚限制。

  因此,杜茂才不管它考什么题,直接来个全覆盖。

  按格律写。

  只要写不死,就往死里写。

  写的多了,自然会了。

  无他,唯手熟尔。

  第七天的小测中,孟青云的试帖诗做的有模有样,虽有堆砌辞藻的嫌疑,但也算披上华丽的外衣,使他的试帖诗有了可圈可点的地方。

  而空闲时间就背诵律法等书籍,他的表判题也答的非常好。

  看到孟青云有点小得意,杜茂才突然泼冷水道:“青云,别认为表判题只是这种简单的问答,有时候也考一些专属文,比如判词、启事、通告、公函等,这些文有固定格式,写错就没有分。你自己多注意,不要因小失大。”

  好险!

  孟青云突然醒悟过来。

  这就是应用文,前世高考中常常出现的小作文,就属于这类题材。

  记得高三期末考试,十分的小作文,他才得了三分。

  那次的小作文是请假条,他失分就失在格式上。

  由于语文老师把他的请假条当作反面教材在全班朗读,所以他记忆犹新。

  虽然他学会了请假条的正确写法,但心中还是有点屈辱感。

  前世犯过的错,今生不会再犯。

  他要学会写判词、启事、通告、公函等应用文。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