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战事将起_桃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不觉中,麦子早已经收完了,播种的冬小麦也已经长出了苗。

  一群群壮实的汉子,挑着一担担的粪水,往返于山上山下之间,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老人带着小孩在田间地头除草,大一些的孩子则收集稗草种子,他们这是要拿回去换粮食。因为杨义曾经说过,两斗稗子可以换一斗麦子,所以大人们便让这些放学的大孩子,去收集稗子。

  老妇人指导着年轻的小娘做女红,教他们怎样纺好纱、织好布、绣好图、缝好衣服。杨义其实想改变这种风俗的,就是不管男女都可以做女红,不管男女都可以下田干活。

  可是,男耕女织的观念,在这时候根深蒂固,只要是稍作改变,自己便引来巨大压力。就算是奴隶,也敢向他顶嘴几句嘴。

  没办法,杨义只能听之任之了。现在没有后世那种环境,不可以乱改变的,如果强行改变,是要出事的。

  经过了两年的发展,金沟村的村民已经是,关中大地上最幸福的人了。他们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家主,而且这个家主对他们还极好,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更没有强迫他们做不喜欢做的事。

  让他们自己凭着双手创造财富,村里一视同仁。不管是奴隶,还是良人,互相之间都没有歧视,每到有红白之事时,都互帮互助。

  他们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手上也有些余财。手上有钱,家里有粮,凭本事干活,靠力气吃饭,相比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他们真正的过上了小康生活。

  所有的麦田都种上了麦子,他们起早贪黑的挑粪水浇地。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麦苗长到三四寸时,终于迎来了第一次下雪。

  雪一下,便没有其他活干了。杨云又组织大家将自家的窑洞加宽、加深,在里面盘火炕,再在窑洞门口搭个棚子,可以用来煮饭、挡风、挡雪等。

  经过近两个月的思考、修改,杨义终于将一本《今后发展细则》交给了杨云,里面的指导方向便是,金沟村未来五年的所有发展计划。

  有了这个细则,杨义不用再亲力亲为、事事指导了,由杨云他们按照细则上的事项,做细致安排,稳步向前发展就可以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北方草原肯定受不了了。

  他们一定会南下抢劫,小股抢劫道,大军攻城拔寨。劫道不能成为出兵的理由,但肯定会有大规模的攻城拔寨,到时候就有出兵的理由了。

  北方草原的人受不了,南边的唐朝人又何曾不是一样,而且比他们更惨,一个个被冻成了孙子。

  北方人以牛羊肉为食,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脂肪抵御严寒。他们的衣服多以羊皮制成,虽然重,但保暖。

  而唐朝士兵的衣服多以麻布制成,而且里面没有棉,要想得到保暖只能多穿厚一点。穿厚的话又变得笨重了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