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高深莫测的说书人_回到南明之永历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思,在下还有点事,以后有缘再见吧。”方浩直接说道。

  “公子别急啊,小的还想跟公子好好聊聊呢。”

  “在下真有事,就此告辞。”说完,方浩转身就走。

  他今天还有好多地方要去看呢,没工夫继续在这耗着了,而且刚才就已经耽误不少时间了。

  李婉儿见此,放下手中的佩剑,转身跟了过去。

  看到方浩和李婉儿慢慢远去,说书之人顿时急得不得了,咬了咬牙后,他直接大声喊道:

  “公子,小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国政更是了如指掌,公子难道不想跟小的聊聊吗?”

  听到这句,方浩脚步一顿,缓缓转过身来,认真看向那说书之人。

  自己并未透露身份,从头到尾也没提过“国政”二字,而这个说书的家伙竟然主动提及,这倒是有点意思了。

  想到这里,方浩又走回到了说书之人的面前,玩味地问道:

  “老哥对国政了如指掌?”

  “是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说书之人很是自信地说道。

  “也就是说,在下无论问什么问题,你都能对答如流了?”

  “没错!”说书之人信誓旦旦地说道。

  “很好。”方浩淡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说书之人绝不是普通人,他肯定知道些什么!不过,此人究竟几斤几两,一问便知。

  一番思索后,方浩想到了一个颇具难度的问题。

  “老哥,在下内心一直有个疑惑。”他突然说道。

  “公子请讲。”

  “大明三百年,四夷宾服,威名远播海外,成祖至宣宗时期,更有万国来朝,国力空前强大,如今却沦落至此,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个问题可谓高深莫测,换一个熟知历史的现代人,或许能很快给出答案,但对于一个古代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答不上来的。

  说书之人听此先是一愣,随后眉头紧锁起来,似乎陷入深思,片刻后他才回答道:

  “忠义!”

  “此话怎讲?”

  “大明国政,误在重科制,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满朝公卿谁不享朝廷高爵厚禄?一旦君父有难,皆各思自保,忠义皆抛。”

  “那些新臣觉得二十年寒窗苦读,才博得一纱帽上头,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而那些老臣觉得二十年仕途小心,方得如今地位,大臣非止一人,我即独死无益,是以无人言忠义。”

  听到这番话,方浩直接愣住了,这答案一针见血,堪称完美!

  当年,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放下皇帝的尊严,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让他彻底绝望,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都在哭穷。

  文武百官大多数捐款都在几百两或几十两,更多的皇亲国戚在哭穷、耍赖、逃避,什么绝招都用出来了。

  例如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街上摆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出售”。

  周皇后拿出五千两银子给父亲周奎,这个周奎却昧着良心只捐出三千两,另外两千两落入自己腰包。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那些在崇祯皇帝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酷刑面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

  据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白银七千多万两,奇珍异宝更是拉了几十辆车。

  而内阁首辅魏藻德投降李自成后,李自成问他为何不随崇祯皇帝一起殉死,这个无耻的人竟然回答:“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