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3章 最可爱的人_梦醒细无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剩下的人都是废物?

  但问题不能这么算,这些下岗工人都是有技能的壮劳力,他们不光是工厂里的主力,还是家庭里的顶梁柱。他们下岗了,他们的丈夫、妻子、孩子不受影响?他们的父母不受影响?用最保守的算法,也得把这个数字翻四倍到五倍才成。

  计划生育实行了这么多年,很多家庭都是三口之家,双职工的夫妻带着一个孩子。如果夫妻里有一个人下岗了,这个家庭还能凑合过,活不好也饿不死,可要是夫妻俩不幸都下岗了呢?

  这种可能性很大啊,在一些重工业城市,一个巨大的国企就是当地的主要支柱,很多家庭几代人都在同一个工厂里上班,很多夫妻本身就是同事。他们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厂子,或者叫厂区,甚至连上幼儿园、上班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的。

  瞎子叔的家庭也受到了下岗大潮的冲击,他们两口子一个在公交公司、一个在帆布厂。结果瞎子叔的单位倒还没事儿,但他媳妇的厂子却不成了。三年前就让职工们回家待着,刚开始是每个月领点生活补助,后来干脆买断工龄直接和单位脱离了关系。这下连退休金都没指望了,要想等到退休年龄领退休金,你就还得把这些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钱都自己交上。

  可问题是连工作都没了,这笔保险钱从哪儿挣啊?让一个在工厂里工作了半辈子的四十多岁女人上外面自谋生路,她也得会啊,除了操作织布机之外她们还会干啥?

  有人说了,你得学习啊,你得充电,适应社会的变革!

  学?这个字儿说得太轻巧了,先不说她有没有学习的基础,让你带着一个孩子,还得照顾两家年迈的父母的人去学习,换你能学得下去?你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学?

  又有人说了,这就是改革的阵痛!可看看拿着各种批文倒卖,转手就赚上百万的人;看看各地那些夜场里都是谁在出入、消费、一晚上花掉普通工人几年工资的人,他们好像都没阵痛啊?怎么尼玛一到疼的时候都是平头老百姓顶上去呢?

  洪涛也想不明白这些事儿,他唯一能想明白的就是什么接班人、什么时刻准备着,全去他妈滴吧。用京城俚语讲,现在就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的时代。谁能多吃一口赶紧吃,谁能多捞一点赶紧捞,指望那些虚的不如指望自己。

  如果自己能多吃点、多捞点,小兜兜里还有点富裕,那就不妨拿出来帮帮自己认识的、还算投脾气的人,比如说像瞎子叔、费林这样的。不求他们能回报自己什么,只要能让他们好过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自己良心上也好过点。

  老和尚不是说过嘛,那些鱼你不打算吃,就别钓上来祸祸死,留着它们你以后还能钓,这不是帮助鱼,而是帮你自己呢。这个道理洪涛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