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8章 盐(1)_功盖三分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触,知道了彼此的需求,接下来才好磋商。

  诸葛亮原本的计划,是先跟江东某位文官接触一下,譬如张昭,或者鲁肃,都可以。等他们知道了他诸葛孔明此番来江东所求之后,江东允与不允,就都能有回旋余地。

  现在,若是直接与孙权面谈,万一孙权直接拒绝了诸葛亮所求,接下里他诸葛孔明的江东之行,只怕就是无功而返了。

  无功而返倒是次要,但是这次商谈之中,有一项却是必须的,耽误不得。

  ……

  犹豫稍许,诸葛亮还是回道:“诚如吴侯所言,亮此番前来江东,确实还身兼重任。”

  “如今,我家主公刚刚入主汉中,算是百废待兴,民心未附,亟需各种物资。”

  “此前,伯符将军在世时,我家主公麾下的糜家商队,往来江东便可购得许多物资。”

  “现在,江东由吴侯执掌,会不会限制糜家商队在江东的采购,乃至限制糜家商队在江东行商,这都得看吴侯的态度。是以,亮才借着吊唁的机会,前来江东一会吴侯。”

  “其次,汉中缺盐,亮此番前来江东,也是与吴侯协商海盐问题。”

  汉中缺盐么?

  这是肯定的!

  可以说,整个大汉十三州,绝大多数郡县都缺盐。

  沿海的郡县,可以用海水煮盐;川地某些郡县,也可以凿井煮盐;云贵等地也有用岩盐煮盐的。但是,海盐也好,井盐也罢,即便再加上岩岩,整个大汉每年的产盐量,基本不够全天下大汉子民食用的。

  后世,食盐制取不难,产量很高,而且价格便宜。

  但是在这个时代,食盐全都靠煮,产量自然令人堪忧了。

  此前,张鲁主政汉中时期,汉中同样缺盐。

  但是,因为商队的缘故,张鲁不缺食盐。

  但是军中,但是百姓,每年能吃到半斤食盐,就得谢天谢地了。

  川盐,根本就流不进汉中;海盐,等从沿海地区运送到汉中,价格堪比黄金。除了达官贵人,除了世家大户,这个时代的百姓,谁能一年吃几斤盐的?

  此前,刘皇叔在幽州也好,在徐州也罢,这都是距离产盐地比较近的地方,自然不缺盐。而且,那个时候的刘皇叔,也未必会关注底层的将士和百姓们的食盐问题。

  如今,刘皇叔入主汉中了,食盐问题就必须提上日程。

  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其中,食物不仅仅是指粮食,还有食盐。

  一个人,若长年累月不吃盐,不仅寿命会缩短,而且力气也会逐渐变小。

  汉中地处内陆,没有产盐之地,川盐同样很难流入汉中,糜家商队倒是能采购一些。但是相较于汉中的数十万军民而言,糜家商队采购的食盐依旧是杯水车薪。

  诸葛亮此来江东,重中之重,就是解决食盐问题来的。

  不仅是解决汉中的食盐问题,同样也要为整个天下解决食盐问题。

  ……

  “缺盐么?”孙权沉吟着。

  他江东别看是沿海,但是同样缺盐。海水煮盐,一大瓮能煮出半两盐就不错了,还很耗柴火,也耗时耗力,这也是盐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江东沿海的几个县,每年煮盐才勉强够江东吃用。只不过,江东产盐,自然不可能全都用在江东,商队也会流出一些。是以,江东之盐满足自用,其实都有点不够的。后续最新章节,请关注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