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章 惊闻玉玺,虎口夺食_在大唐混吃等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想到这衣着华贵的老妇人竟是前朝隋炀帝之后,萧太后,手中还有着一件各朝各代帝王都想要获得的宝物。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的曲身向萧太后施礼,无论她是前朝还是现今的,就冲这太后的身份,就不是他们两人所能触及的,也怪不得方才那两个护卫会阻拦他们呢。

  与此同时,沈默与程处嗣心中也对萧太后所说的那件东西起了几分好奇,究竟是何物,竟能使得各朝各代的帝王都想得到。

  而那萧太后仿佛也看出了两人的疑惑,从袖笼中取出一个黄色绸缎包裹着的匣子,在两人面前轻轻晃了一下,然后嘴中轻飘飘的吐出了四个字。

  “传国玉玺!”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

  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1] 但是《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记载“汉传国玉玺”字迹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

  王莽手举传国玉玺,让大臣信服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后袁术拘吴氏,夺玺。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