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十一、岁在龙蛇(一)_重铸清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世,也未留下遗折,实在是心痛也!”

  恭亲王微微鞠躬,“请太后节哀。”

  君臣都是无限伤感,曾国藩为人谦和不似其弟招摇,与人为善,恭亲王虽然也有些伤怀,但是在这个时候,都不免要谈起曾国藩的身后事,“曾国藩的身后事,不能耽搁,还需速速下旨。”

  “你们既然是知道了,必然有什么想法,直接说来吧。”慈禧太后用手帕抹了抹眼泪说道。

  “缀朝是要的,这谥法么,”奏陈曾国藩的恤典,提到谥法,恭王这样说道:“曾国藩老成谋国,不及丝毫之私,应该谥忠;戡平大乱,功在社稷,应该谥襄;崇尚正学,品行纯粹,应该谥端;不过臣等几个,都觉得这三个字,那一个也不足以尽曾某的生平。是否请皇太后恩出格外,臣等不敢妄行奏请。”

  其实这就是奏请特谥“文正”,不过必须如此傍敲侧击地措词,太后懂他的意思,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文正”要君上的恩典才可以。

  司马光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所以说文正是极其高的谥号:文指的是经天纬地、道德博闻,正指的是内外宾服。自古以来只有有德行、有名望的重臣才会在死后得到这个谥号。例如宋代的范仲淹,谥号也是文正。清朝时,另外一个重臣刘统勋,也就是刘罗锅的父亲,也是谥号文正。

  “曾国藩其人,可谥文正!”慈禧太后听明白了,“不愧一个正字!堪为国朝表率。”

  “是!”恭王又说,“如何加恩曾某的子孙,等查报了再行请旨。”

  “这是不忙的,此外除了谥法,这哀荣呢?”

  “臣等以为,二等公进一等公。”

  大清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公侯伯子男又分三等,曾国藩正是二等公,而左宗棠是一等公,为汉臣之首。

  “如此太过简薄了,论功劳,曾国藩说起来,再造乾坤也不为过,”慈禧太后说道,“若无曾国藩之团练,如今怕是已经是南北朝,焉有中国混元一统之兴旺景象,兴办洋务,大兴东南百业。文治武功都是了得,若是曾国藩还在,过了年也应该可以进封一等公了,如何算的死后哀荣?”(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