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52章 更新换代和教育改革第一步_重生之火凤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为,将会被开除出教师职业,并视情节严重,追究之前的工资……这一条规定,很严苛。

  但紧跟着严苛规定的,是教师那高人一等的地位、福利和特权:

  教师凭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可以在任何一家公营、私营、小摊贩购买商品,享受五折优惠,并且享有高于普通人的政治权利,保险、养老一类的小项更是多如牛毛,各种的福利让人浮想联翩。

  权利、义务对等。

  要求严格。

  福利自然也上去了。

  这第一步的第一步从基础的服装做起,明明白白就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教师装”这一套服装,实际上就和古时候的官袍类似——是身份的象征。这一身衣服究竟要让人由衷的爱戴和敬畏,还是鄙夷和唾弃,那就看教师们自己争气不争气了。这一步,很严苛,也很简单——

  商鞅变法要徙木立信,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也要穿衣立信。当行为和结果一次一次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公认的条件反射。就如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奖惩落实到位,形成切实的反馈、习惯,之后更难的变法也就变得简单了。

  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两个字:执行。

  最简单的也是两个字:执行。

  关键就在于兑现。

  就譬如教师着装——遵守的教师,要得到该得到的奖赏,不遵守的,要直接开革出教师队伍,冒充的要处理。这个做的好,跟着的小步骤走的好,那么改革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假如是像王安石变法一样,步子没落实,只是表面光,底下实际上是坑坑洼洼的,那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也是理所当然了。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形成一种行为和反馈的互动,这种互动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有效机制。

  只是依靠官威、强权去执行,只是最求片面的“效果”,不失败才是奇迹。

  有人说这是“神宗”的支持还不够。

  可……

  还要怎么支持?

  没有一个有效的行为回馈机制,这样的变法就算用人体克隆技术弄出一千一万个王安石,代替了所有的官员,也无法成功。这和人无关,而是书生意气,想到一出是一出,根本就不明白“徙木立信”的用意和道理。商君改革,从简单入手,所以秦国法律多一些琐碎,好像是什么都管——但正式这种琐碎,却提供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行为——奖惩”的回馈机制,让秦人习惯了法。

  这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而现在地-1的中国教育改革,也走出了这么一步。这是坚实的一步。

  也让人对他们接下来的动作抱有了极大的期待。

  但果然:报纸、媒体成了改革最大的阻力。一如暖暖推测的一样。一篇文章甚至直接用了“开历史的倒车”这么一个副标题,还有的则是问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改革是为了孩子,现在折腾教师,又算什么?改一身衣服?能不能不要耍这种表面文章,拿出一点儿实际行动来?还有的干脆直接问:

  教育部究竟想干什么?

  敌在教育部?

  报纸上是一面倒的声音,并没有形成论战。报纸不是网络,网络上,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声音。但报纸上,吃瓜群众只能看,报纸是拉偏架的,是想让谁发言让谁发言,喜欢谁的观点,谁的观点就能上。无论你代表多数还是少数,想让你是少数,你就是少数,想让你是多数,那么你就是多数。

  报纸——自诞生以来,这也就是一个人关起门来的游戏。只是想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左右舆论,从没有客观。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