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8章 江朝宗二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平静的说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做苏长青,至于如何向他请教,你不妨去买一份今日的大明时报。上面便有报社的地址,你可以写封信去问问,不过人家有没有空回你,在下也难以保证。”

  说完之后,这位孙七爷对着他点了点头,便扬长而去了。江朝宗虽然还有些话想要请教,但是见他行色匆匆,似乎有事在身,也就没有继续去拦下他了。

  返回座位后,江朝宗一边叫过了茶楼的伙计结账,一边向他询问何处有大明时报出售。这位伙计倒是颇有眼色,当即提出愿意替客人代为购买。

  片刻之后,江朝宗便从伙计手中接过了报纸,他便站在那里匆匆翻看了起来。果然如那位说书人所言,这篇文章是一名叫做苏长青的人所写。虽然报纸上没有这位苏长青的地址,但却有一个读者意见邮寄的地址。

  江朝宗正打算回去写信的时候,却发现在苏长青这篇文章的下方,还刊登了一个,关于黄金期货市场建立的消息。

  江朝宗看着上面苏长青写的那篇文章,心中不由一动。他收拢起手中的报纸,把两名僮仆先打发回了客栈去。而他自己则出门叫了一辆马车,前往了报纸上注明的黄金期货市场所在地,王府井街道148号。

  在听到或是看到了大明时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对黄金和白银的价值比例产生兴趣,像江朝宗这样的商人,并不在少数。

  而此时的崇祯、户部、及三家银行,也正在紧张的关注着市场上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变化。这几天来,崇祯甚至推掉了大部分公事,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花在了这件事上。

  当黄金法案公布之后,虽然市场上的黄金兑白银的比例持续走高,但是当抵达了1:12这个关口之后,便开始慢慢的回落了,甚至一度重新回到了1:10的兑换比例。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不管是户部还是这些银行董事,他们对于民间的黄金储备量实在是估计过低。当黄金法案公布之后,三家银行大举吸纳黄金,一度推高了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但是很快便有百姓认为,黄金现在的价格过高了,他们大幅度的抛出手中的黄金,换回了他们认为被低估的白银。

  这些零零碎碎的黄金汇集到一起,便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顿时把黄金的价格打压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崇祯还是三家银行背后的股东,都被逼上了悬崖。

  如果任由黄金这么跌下去,他们手中的黄金储备很快就会崩盘。但是想要通过无限收购黄金来抬高黄金的价格,现在看来三家银行的资金依然还是不足。

  原本大家都很乐观的估计,大明官方加上民间的黄金储备最多也就在3、4百吨,只要三家银行能够收购到200吨黄金之上,那么就可以对黄金的价格进行操控了。

  按照1:8的成本收购黄金,也不过就是5120万两白银,而三家银行已经为此准备了7000万两白银,户部和内府也从各项公债中挪借了2000万元的准备金。

  但是现在三家银行加上朝廷、内府收储的黄金已经超过了250吨,但是市场上的黄金依然还在源源不断的抛出。这说明大家之前的估计有误,最新的数据表示,大明的黄金储备最起码也将近1000吨,而白银储备则超过了1万5千吨。

  也就是说,大明现有白银-亿两之间,而三家银行加上朝廷和内府,能够动用的银两不到总量的四分之一。在这个时候,决定黄金和白银兑换比例的,反而变成了那些民间游离的资本。

  说到底,这还是在于,大明百姓对于白银的崇拜过于根深蒂固了。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能够超过1:10以上的。因此在黄金法案推出之后,不仅没有保有黄金抛出白银,还主动抛出了窖藏的黄金,以平衡市场上黄金的价格。

  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也不得不开始动员起了所有手段,来打击那些对白银保有幻想的百姓和商人。开办黄金期货市场,以减缓现货市场的压力,并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白银贬值论和货币本质是什么,以期望让一部分百姓加入到看空白银的立场上来。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