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 理论和实践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盲课并不感兴趣。兵工厂成立之后,改成按照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计算工资。

  他们更乐意多上二个小时的班,多赚点钱。也不愿意抽出二个小时去上扫盲班。他们认为自己是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用不着认识字。

  还有,扫盲班同小学班放在一起,和自己的子侄辈一起上课,他们也觉得不好意思。”

  朱由检对此有些无语,他想了想说道:“那就这样,愿意去上扫盲班的,只要能通过毕业考试,那么就给予一部分补贴。在技工等级考试时,增加文字考试的内容,可以作为加分项。”

  孙元化踌躇了下,才回答道:“陛下,这些工匠年纪都已经超过了开蒙最好的时间,哪怕他们现在开始学习,也未必会有所成就。

  陛下为何要在他们身上花费这么多精力,以臣看来,不如把资源多放到小学校中去,这些工匠的子弟中,倒是有一些天资不错的人才。”

  朱由检停了下来,他转身看着孙元化认真的说道:“孙总监认为我们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是从何而来的?”

  孙元化反应敏捷的说道:“圣人出自天授,而常人则于思虑中有所得。”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朕不认为如此,当年王阳明格竹三日,不仅没有悟出道理,反而大病一场。而其被贬龙场驿之后,方才有所成就。

  因此朕以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圣人见微而知著,就是指圣人从实践生活中认识到了真理,并把这个真理形成了理论,这就是知识。

  而我们学习了知识之后,利用学到的真理去指导我们的行动,能够切实的改变这个世界,从而验证了圣人的理论是正确的。在这一反一复之间,我们才能接近圣人所说的大道。

  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不断的重复之中,我们才能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

  这些工匠们有着足够的实践活动,但是却无法提炼出一个高于实践的理论出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知识。

  朕要做的,不过是让这些工匠们少走些,前人已经证明错误的道路,从而提高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他们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到最后都会成为大明可贵的知识…”

  一群士子游览京城风物,经过鼓楼外的大街时,看到一群人正围在鼓楼前。

  “此处究竟发生何事,我等何不一起进去看看?”一名好奇心较重的年轻士人,不由对着同伴们询问道。

  几位士人顿时都看向了他们中,一位20出头,穿着月白长袍的年轻人。显然在这群人当中,这位年轻的读书人才是首领。

  欧阳斌元对着左右的同伴笑了笑说道:“也好,我等就陪着子聪进去瞧个热闹,看看着京城的鼓楼究竟有多稀奇。”

  围在鼓楼外面伸长了脖子的平头百姓,自然不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