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31章 崇政殿之议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象,倒是和南方曾经出现过的钱荒颇为类似。简单的来说就是,大清元和大明宝钞一样,不为民众所接受,大家只认金银铜等三货,但是我国国内的三货数目难以支撑起国内的贸易,这就使得百物腾贵。

  所以,国家开仓放粮,实际上并不能治本,只有重新理清货币体系,才能够把物价稳定下来。

  但是,如果彻底退回三货时代,那么就意味着所有的大清元纸币沦为废纸。之前众人用真金白银换取的大清元,通过户部下发的以大清元计算的俸禄和赏赐,贸易公司向边民和蒙古诸部购买人参、皮革等物资花费的大清元,我们究竟要不要回收?

  如果要回收,国库恐怕没有这么多三货,只能用储备的各类物资相抵。如果不回收,臣担心这些人会将怨愤指向朝廷。”

  用物资相抵,黄台吉想都不愿意去想。把自己积攒下来的物资变成一堆废纸,再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大清又要拿什么去抗衡。更何况,这些物资都是他准备用来打一场大仗的,错过了这一次,他难道又要等上三、四年吗,人生能有几个三、四年。

  当然,直接作废所有的大清元,这恐怕也是不成的。别说外藩蒙古诸部会怎么想,就是今日在殿内的这些贝勒、大臣们估计都要对自己有怨言了。

  毕竟,这相当于成了他用一叠废纸,换取了八旗上下和外藩蒙古手中的财物。虽说这是范永斗进行的操作,但是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装在了他的口袋里,他想不认账也是不成的。

  黄台吉沉思了许久,方才对着英俄尔岱问道:“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能不能恢复百姓对*元的信任,或者勒令沈阳商铺必须接受大清元?”

  英俄尔岱心里叹了口气,在他看来,作废大清元其实是最为可行的法子。毕竟除了范永斗之外,户部没人能搞得清这纸币究竟是如何变成市场上流通的钱的。

  但是这么做,相当于是让大清的财政体系推到重来,朝廷要么丧失信用,要么丧失数年积蓄,两者必居其一。不管是黄台吉还是满蒙亲贵们,都是不愿意忍受这样痛苦的割肉止损的。

  可若是用其他的办法,英俄尔岱却是全然没有把握,因为他也不知道大家还会不会恢复对大清元的信心。

  不过既然汗王问起,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强制商户接受大清元并不可取,除了让这些商户们倾家荡产之外,并不能够保住大清元的信用。

  要想维持住百姓对*元的信心,必须让大清元能够在市场上流动起来。只有让商户能够用大清元购买到足够的物资,商户们才会愿意接受大清元。

  而沈阳市面的茶、盐、酱、醋、各色棉布、绸缎、瓷器等七成以上的货物,均来自于四海贸易公司。只有让他们接受大清元,市场上才能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