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总参谋部的新变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置朝廷纲纪于何物?我们今日因为担忧贺人龙、艾万年两军会仗着武力反对朝廷律令,因而不做处罚。

  那么他日再有军中将士犯错,我们究竟是管还是不管?若是不管的话,武人挟兵自重,岂不是要蔚然成风?武唐藩镇之祸,将始于今日…”

  朱由检听了半天,终于明白了,总参谋部为什么不能做出一个统一的决定出来了。在从前,虽然他抽调了不少军校毕业生加入总参谋部,但是这些毕业生在孙承宗、茅元仪等老师的面前,就算有意见也不会太过坚持。

  但是孙传庭和卢象升却不同,基于文官出身的习惯,他们很自然的把自己放在了和孙承宗平等的地位上,对于参谋部的其他人员也没有过多的想法,因此可以很自然的坚持自己的主张。

  被崇祯授予了元帅职衔的孙承宗,虽然一如既往的获得了崇祯的信任,但是作为一名士大夫,他还是很明白权力的界限在什么地方的。他现在的地位实在太高,若是还要再独揽总参谋部的大权,朝野上下不安的文官们,恐怕就要把他当成最大的靶子来打了。

  因此,在被授予元帅之后,孙承宗对于总参谋部的具体事务就很少再进行干涉,倒是差不多成了皇帝的传话筒。

  在这样的局势下,刚刚加入总参谋部不久的孙传庭和卢象升,很快就同茅元仪分庭抗礼了起来。茅元仪在武官面前倒是毫无畏惧的心理,但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前,他总是下意识的想要退让三分。在袁崇焕面前他是这样,在孙传庭和卢象升面前,他也依然如此。

  一场总参谋部的临时会议,倒是让崇祯很清楚的看到了总参谋部内在的权力支配派系。对于茅元仪在会上表现出来的无主见,让朱由检在心里也是大为摇头。他不由对茅元仪下了个定论,此人做一做行政事务,编写规范条文还不错,让他独当一面,大概还不及袁崇焕。虽然袁崇焕行事过于独断专行,但是对军事行动来说,最坏的决定也好过没有决定。

  茅元仪领兵,一旦失败必然不可收拾,而袁崇焕大概还能把败军带回来一部分,两人的差别大抵就是如此了。

  至于孙传庭和卢象升两人,前者虽然能够顾全大局,但是套用一句后世比较流行的话语进行评论,那就是他身上具有一种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以看到陕西平叛的报告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维持当地稳定的局势,即便这种稳定已经损害到了总参谋部制定军纪的原则性。

  至于卢象升,则是太过于刚正,对于违反军纪的贺人龙、艾万年两军将士,丝毫不考虑任何特殊情况,一心想要严明朝廷的法纪。

  了解了总参谋部成员们的态度后,朱由检思考了片刻,便对着一边的孙承宗说道:“孙先生,朕看孙、卢两位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