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6章 小学教育的目的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农夫耕田,尚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说。

  朝廷办学教育,自然也应当有一个目的。以彝仲来看,若是现在的县学教育上不进行改革,朝廷能够获得一批能够将大明治理成大同世界的人才吗?”

  夏允彝苦思良久,终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恐怕不能。”

  朱由检便继续说道:“那么以今日大明的教育政策,能够培养出一批,解决大明百姓温饱问题的人才吗?”

  夏允彝倒很想说一声是,但是他思考再三,想到这两年在地方上见到的那些官吏士绅,终于还是摇着头说道:“如果朝廷能够真正选拔出士子中的人才,学生以为还是有机会再现隆万之治的。不过以现在的朝政来看,尚不可能。”

  朱由检眯着眼睛冷静的说道:“就算是隆万之治,也还是没有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否则就不会有百姓将自己的口粮田也抵押给地主士绅的事情了。

  朕之所以要推动改革,不仅仅是图一个隆万之治的虚名,而是要真正的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百姓拥有一份土地,一切的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从土地中得来的。

  如果大明八成的土地集中在三成不到的人口手上,那么剩下的七成人口要如何依靠二成土地去养活自己?到了那个时候,百姓揭竿而起,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我大明现在的教育都是引导天下的读书人进入科场,以举业为目的。有的人从垂髫童子考到了苍苍白发,依旧不肯放弃,为什么会如此?

  宋真宗赵恒有一首诗就说的很好: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以科举为目的的教育,教出来的无不是想要做官发财之人。他们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做官,梦想着一朝成名天下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做了官,自然就要发财,就要求田问舍,就要先让自己和家人享福。朕听说,下面的官员就有人说过,千里做官只为财,做官不发财,请他都不来啊。

  彝仲以为,这样的士人能够做事么?他们若是进入了仕途,愿意去变革现在这个有利于他们做官发财的朝廷体制么?你觉得朕能够依靠这样一群人,完成大明的改革之路么?”

  夏允彝默然无言,朱由检这才继续说道:“我们想要吃瓜还是吃豆,都必须要自己去种,不要去想着吃现成的。不然就只能尝到歪瓜烂豆。

  朕广设小学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一群能够做事的人,能够支持朝廷改革的人。他们受到的教育并不是为了当官,自然也就不会奢望通过做官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就必然会支持大明的社会体系作出改变,让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当底层的百姓被唤醒了想要改变命运的思想,朝廷现在推动的改革才不会人亡政息,改革才会拥有最为坚实的盟友。”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