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172章布,太多了!_我在良渚当国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获得了大量的麻纤维。

  这次收获,令族人眼界大开。

  再次赞叹,任何事,有青在,都不是事。

  采麻时,族人傻了眼,稍稍有些脑子的族人,就知道采不完。

  1000亩麻地,每个邻分到25亩。

  每邻十户,每户就是亩。

  这亩地的麻,全制成麻纤维,夫妻两个劳力要干多久?

  两个人,一个剥麻,一个打麻,满打满算,一天制十斤干麻。

  假如,亩产100斤的话,亩,250斤麻,全部制成,要25天。

  全部劳力都去制麻?

  其他事不用干了?

  怎么办?

  好办!

  叶青建了个纺织厂,从制麻到成品布,一条龙。

  ……

  叶青统计过。

  1000亩的麻地,亩产虽然没有现代那么高,但部落的亩,是1200平米的大亩,亩产也有100来斤。

  麻可以收获三季,一年下来,总亩产就是300斤。

  平摊下来,每个族人麻纤维的年拥有量130多斤!

  叶青大致称量过,由于纱比较粗,克重比较大的缘故,米×米的一块麻布,重量在两斤左右。

  如果,一年的麻纤维产量全部织成布,米的门幅,长度是……万米,

  按米×米的一块麻布,做一件成年人的衣服,就是1万5000件。

  上衣裤子短裤全套做的话,即便折半算,也有7500套。

  麻布产量看似很大,可还不够一台织布机全力运作一年的产能。

  一台织布机,全力运转,一天的产能可达100米,万米的布,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不到,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空闲。

  不过,制麻和纺纱就跟不上了。

  叶青便在砖瓦场边上,建了一个纺织厂。

  这个纺织厂,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厂。

  第一个步骤,就是制麻。

  部落依靠人工剥麻皮,去麻壳,还是效率太低,太浪费人力。

  凭手工,族人一年到头,光制麻纤维花费无数时间。

  不值得。

  叶青设计了十台制麻机。

  制麻机和稻谷脱粒机原理差不多。

  改进的地方,就是将带齿的滚轮换成刀片滚轮。

  机器运转时,将麻杆整个塞进去,另一头出来的就是麻纤维。

  制麻机驱动是水力。

  族人将麻连杆砍倒,去掉叶子,送到这里。

  操控制麻机的族人,将光秃秃的麻杆塞进制麻机进口,一个呼吸的时间,麻骨和麻壳,就会被刮掉,出来的就是干净的麻纤维。

  一天下来,麻纤维晒干后,可达300斤。

  是人力的60倍。

  十台制麻机,十个人操作,一天3000斤。

  这十个人,只需要每次采麻的时候,干上一个多月,就能将部落的1000亩麻地出产的麻,全部制成麻纤维。

  赞!

  这个效率,令族人瞠目结舌。

  接下来麻纤维会进入脱胶和漂白的工序。

  也就是用石灰水煮。

  批量制麻,用锅煮的话,也是忙不过来的。

  叶青便制作一个长长的铜水槽。

  整个铜水槽,底下同时加热,水槽中,滚烫的石灰水从一头流到另一头,水中的麻纤维也就带着走了一遍。

  调整合适的水流速度和水槽的长度,走过一遍的麻纤维,在另一头出来的时候,脱胶和漂白,就完成了。

  水槽中水流驱动,也是水力。

  这样,需要的人力就不多了。

  加麻,加石灰,有一个族人就够了。

  生火也只需要一个族人。

  收集成品麻纤维,也只需要一个人。

  顶多再加一个机动人员,打杂和处理突发-情况,整条线,四个人。

  (求月票、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