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有点心动,于是他跑过去问了一下摊主,钞票真的能买油饼?

  摊主也是个生意精,一顿忽悠,赵大山就把剩余的百十文钞票都换成了油饼带回家了。

  带着从供应社买的东西,和十张油饼兴冲冲的回到家。本来他以为媳妇会很高兴,结果没想到这婆娘,一边带着孩子们吃油饼,一边埋怨他乱花钱。把这几天挣的钱全给造没了。

  挨了老婆半晚上的训,赵大山第二天到工地的时候,都感觉耳边还能听见老婆的埋怨声。不过这时候,他却一点都不敢耽误手里的活,生怕有个闪失,工头不要他干活了。

  延川城修建的工程很快就干完了,这可把赵大山给愁坏了。工程一完,就再也没地儿挣钞票了。这几天他算是弄清楚了,发到手里的纸钞和银子一模一样,不但能在供应社买东西,县城的商铺和摊子上同样能顶钱用。看来这虎威将军真是个好官,对他们这种下苦力的人一点也不苛待,怪不得能打跑鞑子哪。

  就在赵大山发愁以后没地儿挣钱的时候,虎威将军像是听见了他心里想的话。在修城结束后,并没有打发他们回家,而是让他们继续干修路的活。待遇和修城一样,还是每天五十文。

  通过基建工程,带动经济发展,聚拢民心,是李振新能想到的短时间内,建立统治信心的最有效的方式。

  这个效果确实很理想,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延川县大部分老百姓的民心就迅速被归拢到了虎威军周围。不说别的,振川银行发型的银币和纸钞就已经成了这一带老百姓通用的流通货币。

  老百姓认同了货币,自然就认同了发型货币的政权。果然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办法确实是好用。

  修路不光能带动货币的流通树立政府威信,还能带动区域内的消费活力,最主要的是,修好的路还能加快调兵速度和运输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不二法门。

  当然了这个办法并不是谁都能用的,李振新之所以有能力搞基建,是因为他有实业的支撑。通过毛纺织产品,搪瓷产品,石油产品等产业,能够挣来大量的钱,有了这净收入才能通过基建工程撒钱。

  后世的中国能搞大基建,也是因为外贸实体经济能赚回来大量的外汇,经济收入长期处于入超地位,才有条件和能力干。

  当然了不管是大明还是后来的满清其实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也是长期处于入超地位的,可由于政府没想到有效的办法充分发挥调动商业经济的繁荣,导致外贸带来的利润并没有有效的转化成国力的正增长,甚至还带来了国力的衰退。

  本来是好事为什么起到了坏作用?李振新以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他觉得主要是政府手段太低效,赚的银子主要被大商人藏到了自己家里埋到了地底下,他们没有把这些钱流入到市场里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大量的老百姓并没有因此受益,相反还掏空了国内的物产和劳动力。李振新好歹也基本知道点经济学,他可不想忙了半天除了攒了些没用的银子以外,啥都落不下。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