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筑城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问题就用土墙了,等到城里的房子修的差不多了,来年的时候再给内外墙包一层砖。

  要想盖二层楼,除了砖以外还要水泥和钢筋。钢筋的问题并不大,稍微偷工减料一些就能供应,水泥需要尽快的解决。水泥的原材料,李振新记得好像是石灰石、黏土、炼铁的炉渣废料和一些其它的土料。具体的配比,肯定是不知道的,所以只能用笨办法,一炉一炉烧着看,烧的时候自然要把配比记住,看看什么样的配比才能烧出能用的水泥来。

  因为没有温度计烧炉的温度就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了,这一段时间里李振新也总结了一定的测温办法,那就是把不同的金属放到窑里,然后根据他们是否融化来大致判断炉温。模糊的记忆里,铝的熔点大概是六百多度,铜的熔点好像是不到一千度,钢铁好像要超过1300,锡的熔点是两百多度,用这些金属能勉强的进行炉温的估算,以后能冶炼的金属更多的时候,的详细的整理还研究一套更为精确的测温办法出来。

  几千人同时筑城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用了近一个时间城墙就筑好了。紧接着水泥也烧成了,在烧水泥的时候还有个意外收获,烧出了透明的玻璃。不过杂质比较多,透光性很差,这玩意刚做出来的时候,李振新还兴奋了一下,觉得这是要发啊。可是过了几天以后就发现,靠玻璃发家是异想天开,目前虽然玻璃制品的价格很高,但都属于奢侈品市场。奢侈品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富余阶层才会有消费的欲望,现在这种乱的没法再乱的环境,谁闲着没事大量买玻璃,而且现下做出来的玻璃品质也没法做成奢侈品,勉强能做的就是毛玻璃,这东西最多做成窗户用玻璃,还是那种里外都看不清人样子。

  尽管做出来的玻璃有点鸡肋,但李振新还是觉得应该大量生产,然后用铁板压铸的方式,压成大块的窗户玻璃,完了以后给新盖的住宅楼里按上去当窗户,总比以前纸糊的窗户进步一些。希望通过这种规模化的生产,促进玻璃工艺的进步,说不准一两年后就能产出高质量的玻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撮而就的,就比如钢铁生产如今已经上了轨道,比之前在山谷里炼铁的时候要前进了一大截。

  各项工作的进度还算满意,唯一麻烦的是粮食。依着现在收上来的粮食数量来说,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就会出现粮食缺口。陕北这地方本来就贫瘠,缺粮已经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问题。据说陕北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是到了后来地膜玉米的时代才彻底解决。即使到了明年,开出来的山地种上粮也未必彻底解决。不说以后的事,就是现在就够让人头疼的。

  管事会关于解决粮食问题的会开了好几次,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