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14 章(【番外:纵有人间行路难(...)_盛唐小女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唯一比较令她为难的是同僚们时不时用谴责的眼神她几眼,得她怪心虚的。

  唉,其实她也不想祸害大家,可还是大唐的未来要紧对吧!

  储君的培养可不能轻忽啊!

  有些事,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比如以前许多人都不习惯在早朝队伍里见女子,后来女子有资格入列多了几个,他们也就习惯了。

  等到阿晗习惯了“郭侍郎”这个称呼以及与此头衔相关的各种事务,她又被调去顶了中侍郎的缺。

  都是侍郎,起来是平调,实际上中省和门下省的职能范围还是不一样的,中省是负责拟定政策,而门下省则负责审核政策。

  最开始三省的地位算是平起平坐,但后来渐渐就出了些偏差,受重视程度大抵是中省>门下省>尚省。

  尚省嘛,执行部门。

  众所周知,负责干活的都是有功劳得和上头共享(都是制定政策的人英明),出了错得负责独自背锅,所以久而久之尚省在三省中就属于垫底衙门了。

  而反过来推断,负责制定政策的中省因为直面天子,又手握着草拟政策的大权,逐渐便成了分量最重的衙署。

  如果宰相处于满员状态(指三省长官均出任宰相),那负责把控中省的这位无疑是三位宰相之首。

  要是阿晗回来那会儿就被摆到中省去,许多人可能都会极力反对,但是,还是那句话——很多事着着也就习惯了。既然圣人铁了心要重用这位郭侍郎,他们又何必跳出来拦着?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朝中不少人都已经和阿晗交好许多年。既然基本都是自己人,他们自然乐于让阿晗更进一步。

  只要对自己有好处,阿晗是男是女又有什么要紧的?

  何况既然都已经入朝为官,他们也是想干出点实绩来的,名留青史这么大的诱惑谁能抗拒得了?而他们这位郭侍郎恰好就是那种想要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能跟着这样的上官干活,他们心里也踏实得很。

  于是在回京的第二年,阿晗便被授予中侍郎同中门下平章事。与她一起走马上任的还有李泌和张镐。

  李泌被负责的是门下省,张镐负责的则是尚省,算起来都是老熟人了,办起事来倒是有商有量。

  偶尔还会约上李俨一起出去微服私访,宫外的人和事,君臣关系出奇地和谐。

  有次地方上出了乱子,她们三个宰相还抓阄谁负责兼任“兵马大元帅”,身体力行地去践行一下宰相应当具有的出将入相的本事。倒不是她们做事太儿戏,而是三个人都挺适合,且三个人都挺想去,李俨又做不出决定让谁去,最后便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公平公正的抓阄来决定!

  李俨:“………”

  得亏底下的人不知道这几个人私底下都是什么德行。

  最后是阿晗幸运地抽中了这次当兵马大元帅的外差。

  她爹郭子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