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三章我老人家胸有成竹_洪荒之我为佛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光光就带着家里的家仆们一起过去帮忙干活。

  因为今年比去年新添了三十亩葡萄园,所以光光决定找个空的作坊,专业来做葡萄酒。

  去了瓷器陶罐铺子,定做了几千只大小不一的小坛子,把葡萄酒坊给填了个满满当当。

  忙碌了一段时间,坛子都密封上了,还需要请人过来打理看管,光光就去请了三叔公家的韩得亮父子几个。

  毕竟葡萄酒比烧酒价值高,目前也是光光手底下除了绣工坊以外第二个比较赚钱的账目。

  葡萄也是分先后成熟的,后面还需要陆陆续续的跟进好几批的,没有人照顾打理肯定是不行的。

  一般的管事啥的光光用的基本都是韩姓的族人,虽然也会出纰漏,也会有误差和藏私,比起外姓人要靠谱一点。

  也有例外,比如绣工坊现在的管事就有四个,两个是刘家媳妇,一个是里正媳妇,一个是甄婆子。

  里正姓柳,柳姓在大柳村是第一大姓,大部分的村民都姓柳,有二三十户人家,就连历代里正也都是柳姓人做的。

  而韩家是从二叔公爷爷那辈迁到大柳村来的,后面慢慢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家人。

  韩老爷子和韩老头兄弟两是一支人,再就是二叔公一大家人,三叔公一家,四叔公一家,还有一户跟韩老爷子是平辈的家主叫做韩有民。

  最后有一户父辈祖辈都已经不在了,留下的都是一些年轻人,算是韩得平的族弟,那家兄弟几个都分了家,过得不算好。

  剩下的就是有几户姓刘的,还有几家姓甄的,整个大柳村从上到下男女老少也就三百口人的样子。

  工坊里聚集了村里大部分的中年和少年,要么就是媳妇婆子小姑娘们。

  年老的也有,光光一般都会安排一些轻省的活计给他们做。

  有时村里人也会说闲话,说他们家排外,对于这些光光无可厚非,但是以后想要把生意做大做强还需要广纳人才,不能局限于自家管理,而是要找有能力的人管理。

  周围几个村里也有不少人来做工,提拔成管事的就很少,光光觉得对于不熟悉的人还需要观察了解。

  想要提拔也得从一个村子里的人开始,不然村子里的人心该不齐了。

  棉花的开花的时间很短,一开始是白色的,几天时间里就会变成深红色然后就会长蒂,还要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长成成熟的棉花果。

  不过现在是打叉的时间段,打叉是个技术活,就是在棉花长的有点高了的时候把尖尖掐掉,阻止它往上长,人为控制它的岔枝结阂率,不打叉的棉花和打了叉的产量都是天差地别的。

  中间还要追肥,浇水,管理这些,地里有两个家里的家仆在管理,光光会隔三差五的过来亲自指导。

  有些种植技术现在还不适合外露,家仆是他们家花钱买来的,是死契,就没有请外人来干活那么多麻烦事。

  到了八月,韩福就回家来了,他说淮上县那边工坊和生意也都稳定的差不多了,有孝延在那边亲自坐镇看着没啥大问题了。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