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四章 僧人_小道姑,殿下他看上你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咒语,摇铃祈福。竟真的在第二日,引来了巫山的一场连绵三日的大雨。”

  众人微讶。

  魏瑾道,“世上竟真有这种呼风唤雨之术?”

  说完,就见朱亭镇一脸看傻子的模样看他。

  魏瑾僵了僵,拳头微硬。

  朱亭镇立马收回目光,又道,“有了这场雨,巫山避免被烧。得活的巫山百姓便开始建筑宫殿,供奉山神太阳,奉养山鬼,并自许先民。”

  他微停了下,似乎因为疼痛而牵扯得难受,歪了歪身子,又道,“而山鬼咒,便是那时传承下来的。”

  三百年前……

  封宬握着云落落冰冷的指尖,若有所思。

  魏瑾在旁问:“朱大人不知这宣传山鬼咒之人是何身份?”

  朱亭镇又朝他翻了个白眼,“三百年前啊!国公爷……”

  没说完,见魏瑾瞄着他身边的春离。

  他撇撇嘴,“别瞅了,这小子自打记事起就在山鬼殿里头,根本不知道那是谁。”

  春离抬眸。

  一双白露似的眸子静缓深沉,仿佛无情而漫长的岁月,在里头默默地流淌。

  魏瑾顿了顿,收回目光。

  就听身后有人道,“学生……似乎知晓这人是谁。”

  众人一起抬头。

  就见郑玲芳捏着个卷轴,被方远一捣,朝前跨了一步。

  无奈朝后瞥了眼,将手里的卷轴摊开到石桌上,道,“学生平素喜好看些佛家道门的秘册,此卷轴,乃是学生偶然间在一处草庵中得见。见着有趣,便买下做了收藏。”

  “先前见殿下从朱大人手中所得咒文中见到山鬼咒之文字,与此卷轴中极为相似,回去一寻,果然是一样的。”

  他指了指上头的那像草又像蝌蚪一样的文字,众人一头雾水,又朝他看。

  方远在后头咳嗽一声。

  郑玲芳这才反应过来,赶紧道,“这上头写的是,巫山有先民,以山鬼为咒,受山神之力,庇佑传福。”

  朱亭镇嘴角抽了抽。

  然后听郑玲芳又道,“山鬼咒,出自《波若波罗蜜多心经》,取其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意,可令灾难封存,可受福泽之披。”

  郑玲芳又瞥了眼朱亭镇,道,“故而,学生猜想,这山鬼咒传承之人,多半是一位僧人。”

  封宬忽然想到,大师兄曾说过空心似乎已死了三百年了。

  莫非……

  他微微蹙眉,指尖无意识捏紧云落落的手掌。

  一边,一直静静聆听的云落落朝他看了眼。

  桌边,魏瑾却摇了摇头,“《波若波罗蜜多心经》并非秘典,不能断定山鬼咒便定然出自佛门。”

  郑玲芳一僵,下意识又朝朱亭镇看去。

  后头方远却走过来,道,“魏国公有所不知,三百年前,本朝太祖江山初定,却恰逢百年难得一遇之灾荒,前后干旱,后有雪灾。国运一时成难,太祖一筹莫展之时,忽而得闻,西南处,有游僧悬壶济世,解救了当时遭受饥荒的西南百姓。太祖为稳定民心,当即大肆宣扬佛法之圣,以此令陷入绝望的百姓心有寄托。此一出,也正是我朝道佛盛行之初。”

  方远一口气说完。

  魏瑾已面露讶异,随后却朝封宬笑道,“三殿下门下,果然人才济济。”

  这并非正史所记载,然而方远却已烂熟于心,可见其所阅之广。

  封宬回神,朝方远和郑玲芳点了点头。

  郑玲芳又看了眼朱亭镇,见他再次看向桌上的卷轴,松开微微汗湿的手心,与方远一起退后。

  就听方远朝他低声笑道,“怎样?能在我朝第一人面前露脸,够你以后喝酒吹嘘的了吧?”

  郑玲芳瞪了他一眼,又看那边的朱亭镇。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