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18章 半成品和残次品_重生南非当警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天晚上,团队核心成员都会准时来到冯·布劳恩的房间内听收音机,这也是他们了解局势的唯一渠道。

  “南部非洲远征军在易北河和俄罗斯军队顺利会师,战争即将结束,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柏林正处于盟军的重重包围中,同盟国领导人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德国和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受山间地形干扰,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声音断断续续,围着收音机的人们,心情也随着电波忽上忽下。

  “南部非洲远征军的随军记者在汉堡,对来自维尔西茨的马格努斯先生进行了采访,马格努斯先生呼吁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主动站出来,为结束这场战争贡献自己的努力——”

  新闻里的一则采访引起了冯·布劳恩的注意。

  维尔西茨是冯·布劳恩的家乡,马格努斯这个名字冯·布劳恩就更熟悉了,这也是他全名的一部分。

  “太棒了,马格努斯已经和南部非洲人取得联系,我们有机会离开这里了——”冯·布劳恩很兴奋,这是属于他的曙光。

  “我们要去南部非洲了吗?”

  “那些监视我们的军人怎么办?”

  “我总觉得南部非洲不如美国,在美国我们会受到更大的重视。”

  团队核心成员们七嘴八舌,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担忧。

  这也正常,不管南部非洲还是美国,对于这些德国科研人员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当然相对来说,他们对于南部非洲会更熟悉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非洲在德国已经完成了一轮搜刮,很多德国科研人才移民南部非洲。

  这部分移民南部非洲的德国人,和德国国内的朋友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毕竟所谓科技圈其实也就这么大。

  通过来往的书信,以及报刊杂志的报道,德国人对于南部非洲其实是很了解的。

  尤其南部非洲各级联邦政府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也让德国国内的科研人员羡慕不已。

  重视了,才会给与足够的支持力度。

  德国也不是不重视,关键在于跟南部非洲相比,德国国内的资源太少,给与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就不太足。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德国开始研究原子弹的时间,跟南部非洲差不多。

  那为什么进度却差了这么多?

  南部非洲的原子弹都能应用到战场上了,德国却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德国人技术不行,也不是小胡子的支持力度不够,而是德国缺少进行研究所必需的原材料,也就是手头没矿。

  研究原子弹,没有原材料你还研究个嘚啊。

  说到矿产资源,南部非洲认第二的话,没有其他国家敢认第一。

  就算南部非洲没有,南部非洲也不缺。

  就是有这个底气!

  “美国有的,南部非洲都有——美国没有的,南部非洲也有!”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