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7章 消息(下)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座富人家的园林,故而才会吸引到如苏忠信、寇温瑜这等豪商。可是当环境有变,对他们的吸引力也就消退了许多。

  “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寇温瑜道,“等明日我跟楼、张两位商议一下,日后我等聚会之所换到何处去更合适。不过,这里可是……”他向上指了指,“那位的产业,一下拉走一半客人,也不太好,得好生计较一下。”

  “当然。”

  “此乃正理。”

  几个人先后点头,在他们说话的时间里,外面的酒席布置已经完成了。

  “好了,先别说了。”寇温瑜道,“还是尽早入席,让我等为苏二接风洗尘。”

  几人相互谦让着坐下,各自先敬了苏忠信一杯酒,很快就酒酣耳热起来。

  不过喝酒的时候,头脑间还带着灵性,一人问苏忠信,“苏二,你这番从江南回京,可有什么见闻?”

  “见闻倒没什么新鲜的,就看见下雨。”苏忠信摇摇头,低声道,“今年江淮荆湖各路,多少地方要绝收了。”

  一人的声音更低了三分,“京师里早在传了,都说是宰相失德。”

  “找死吧!”年轻人惊叫,说完自知失态,忙低下了头。

  “谁知道。”寇温瑜冷笑了一声,“今年福建商会怕是要笑死了。”

  “怎么笑?米价一直都被钉死的。”一人愤愤不平。

  “只有三等糙米才如此。”年轻人在旁插话。

  两广和南洋的大米,年产量能达到两千万石。这些年来一直把全国的平均粮价死死压在每斗七十文上下,尤其是京师的粮价,更是像被加了一千斤重的大锁,比国库的大门还要牢靠一点。

  京师一府二十二县一百零三镇,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米价是六十八文,秋天丰收时节,米价还是六十八文,十年来,京师三等糙米的价格完全没有变动过。

  也正因为京师粮价稳定,章韩联合执政才稳如泰山。

  不论是福建商会背后的章惇,还是雍秦商会背后的韩冈,两位秉政的宰相,为了朝堂和京师的稳定,宁可亏本也要保证京师的粮食供应。

  尤其是每到春时,青黄不接的时候,京师的百姓,不论是主籍还是客籍,每天都能凭证在各处粮店购买.官仓寄售的三斤米粮--京师的户籍管理做得好,原因也在这里--同时,福建商会和雍秦商会中经营粮业的成员,都会在此时以相同价格清理仓中旧粮。

  但想要吃好,比如不想吃带着壳,口感又粗粝,许多时候还有些霉味的糙米,吃厌了那等一石磨出九斗的低劣米粮,打算改善一下伙食,那么就要做好大出血的准备。

  不论是官仓,还是粮商,基本上都是收新米,出旧米,不断更换库藏的粮食。市面上的新米新麦,在粮店水牌上的标价,永远都在普通米价的一倍以上。一些在水土优良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