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_儒圣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魏蜀吴三国不值,到最后为司马家族做了嫁衣。

  “原来如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已死之人,就无须做那么多了,凡学生会课,秀才之上,三日作策论一道,又三日作赋及诗各一篇,所以这最后一道考题,考验的乃是策论。”

  周瑜沉吟片刻,然后对着叶儒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周都督请出题。”

  “大秦帝国之前,战国六国灭亡的原因。”

  周瑜颇有意味的看着叶儒,仿佛和旁边的小柯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秦国之前,乃是齐、楚、燕、韩、赵、魏是,此六国灭亡的原因?”

  叶儒知道,当时六国实力雄厚,秦国的实力不过是中等,当初苏秦张仪运用横纵术,联合六国共同抗秦,以此来让六国割让土地求和,再加上那时六国的国政凋敝,这才有了战国六雄国力倒退,最后终究被秦国吞并。

  叶儒沉吟了片刻,心想秦皇然后面对着自己前方的宣纸,拿起狼毫笔,开始写了起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这一篇文章,是北宋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其名为《六国论》,作者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而苏洵乃是苏轼、苏辙的父亲,其一家才学过人,被后人称之为三苏。

  在叶儒第一段写完后,水银江河上,突然一阵翻腾,紧接着这水银竟然开始自动化为一个个银色鲜花,从天空滴落而下。

  天空中的异像,让周瑜脸色也有些变化了起来,随后惊异道:

  “天花乱坠?”

  叶儒仿佛闻所未闻,继续提笔写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这第二段写下之时,这片天地突然开始回荡起了这篇《六国论》的声音,回荡不绝。

  “第二异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不只是周瑜,就算是小柯都是瞳孔一缩,脸色变得极为的震惊。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叶儒听的天空中那回荡不绝的声音,继续一点点的写着,而他的思想也因为写《六国论》开始逐渐消耗。

  毕竟这《六国论》太过的晦涩,恐怕就算是进士,都是无法将其参透。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策论有三异像,为天花乱坠,余音绕梁,还有字出成龙,这三种异像全出,方为绝世策论,真是可惜了,如果能进一步,就能置入圣庙,供天下人敬仰。”

  周瑜看着那篇策论只出了第二异像,并无再出第三异像,眼中掠过一抹遗憾。

  然而在他话音刚落,叶儒的最后一字,也缓缓落下,顿时,从宣纸中猛然爆发出一丈金光,《六国论》中的字迹,一个个竟然全都从纸吐出,最后仿若游龙一般,让周瑜那脸中的遗憾,一点点凝固,心头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三异像?字出成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