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76章 朕为校长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是当务之急。

  ——

  对于武将进入学堂学习,朝中是很大意见的,有明一代,都是以文统武,武将不需要有什么学习,不识字甚至是最好的,只要听从指挥、作战勇猛就可以了,从左良玉到黄得功都是如此。

  但今上继位之后,在京营正式成立了讲武堂,培训京营各级将官,传授兵法和治军之道,非是军功升任千总的,都得在讲武堂学习一年,方才有实际领兵的机会。

  这实在是开天辟地,从未有过的做法。

  从一开始,就有朝臣上疏反对,认为武将学了兵法,长了学问,在手握兵权,怕是会生起野心,于稳定不利。

  但朱慈烺不理。

  每次学员毕业,他都会亲临并亲自颁发证书。

  继位四年以来,在他的强力支持之下,讲武堂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不但接受京营将官,全天下的副总兵以上的将官,也要分批分次到讲武堂来进修。

  讲武堂的学员需要学习的范畴很广泛,从阵列阵法,兵法策略,火器使用,步炮配合,全部涵盖。所用教材除了《练兵实录》《纪效新书》之外,还有《武备录》《火攻挈要》《骑战》,以及汤若望所翻译的《工事修筑与菱堡守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隆武帝朱慈烺亲自编写的《军人思想操守》,是为学员每日必读。

  至于讲武堂的师资,军机处五臣陈奇瑜高斗枢等连同两位行走大臣和李季泽江启臣刘子正等经验丰富的参谋都是讲武堂的讲师,此外还有退休老总兵侯世禄、王世钦、王世国,吴襄等老武将和焦勖等火器专家现身说法,

  兵部尚书,军机处首席大臣李邦华为讲武堂的祭酒。但就实务来说,朱慈烺才是讲武堂真正的校长。

  一句话,朱慈烺几乎将所有能想到的资源,都投注到讲武堂了。

  ……

  讲武堂日常讲课,除了古今中外的有名战例之外,大明在辽东几次惨痛的失败,从萨尔浒,广宁之战,到松锦之战是讲武堂研究讨论的最重点,就战役的经过,失败的关键,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大明军败在哪里?怎么做会更好,有哪些失误和必须总结的经验教训?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将失败的教训总结透彻了,下一次大明在辽东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但有时间,朱慈烺都会到讲武堂来巡视,和学员们一起谈论各次失败的战例,吸取教训,

  最初,学员们对皇帝的降临,诚惶诚恐,尤其是讨论败仗,担心会伤及朝廷和陛下的颜面,但渐渐的他们却是知道,陛下不好面子,陛下要的是实际,陛下对败仗探讨的热度,远远超过胜仗。

  陛下的名言:一个不探究失败原因、不敢探究失败原因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终究有一天,会在同样的错误里摔倒第二次。国事军事都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