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四章 年前琐事_绣外慧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内情如何,他们总可以过个太平年了。

  俞宛秋衷心地希望,能让她生完孩子,再开始打仗,要不然,真的很麻烦。

  郑大娘率领几个仆人,手里拿着扎着竹竿的笤帚,头上裹着包头,站在阶下请示:“屋里要除尘,少夫人是到院子里坐坐,还是移到前面的正房去?”

  俞宛秋已经走了出来:“院子里就行了,我正想散散步呢。”

  晚上的祭灶,因为男主人不在,她便做了主祭。

  祭灶的地方在厨房的北面,墙上预先留了个窟窿,称为“灶王龛”,里面供奉着灶王爷的神像。两边贴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幅为“灶君司命”。

  等她到时,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下方的供桌上,中间摆个红线捆着的猪头,两边是大块的羊‘肉’和牛‘肉’,还有鲜‘花’素果,和一种专为此日制作的灶糖。其实就是麦芽糖,沾上芝麻做成葫芦和圆球状,又称“糖瓜”。其寓意,据说是为了贿赂灶神,让他上天汇报时嘴甜一点,多说好话。

  所谓的祭祀,也就是奠酒三杯,然后进香,叩首,祈祷。

  小年过后,一家人更忙碌了,杀猪宰羊打豆腐,人人脸上都是喜气。

  几日转瞬即过,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俞宛秋在起坐间里跟郑大娘合计过年的各种事宜。郑通已经基本上‘抽’身出来忙着成衣作坊的事,以及在两国之间往来,按俞宛秋的要求考察市场和选址,俞宛秋准备过完年后就在普兰开一家铺子,‘交’给郑通打理,郑大娘等于接替她丈夫成了红豆院的管家。

  郑大娘走后,俞宛秋坐在原处发怔,听见兰姨说了一句:“姑‘奶’‘奶’,这都二十八了。”

  和知墨一起整理博古架的素琴道:“那边事情多,姑爷能在年饭前赶回来就不错了。”

  一向咋咋呼呼的茗香也变得懂事起来,低声嗔着兰姨:“您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姑‘奶’‘奶’已经够着急了。”

  兰姨朝姑‘奶’‘奶’望去,果然满眼愁云,她不知道,姑爷走时,曾许诺她家姑‘奶’‘奶’,腊月二十七回来。

  直到这天深夜,赵佑熙才带着一身风尘一脸倦容出现在俞宛秋的‘床’前。

  俞宛秋惊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军营里出什么事了?”

  赵佑熙勉强挤出笑容:“军营没什么事,就是父王病了。”他连着几天几夜‘侍’疾,所以形容有些憔悴。

  “啊,不是什么大‘毛’病吧。”这个节骨眼上,王爷可不能病。

  “营医说,父王就是太累了,要好好休息一阵子才行。”

  “那他怎么不回这里来?家里现供着三个大夫,肯定比营医强,家里也比军营住得舒服。”

  赵佑熙为难地说:“大战在即,如果我们父子俩同时离营,到山下来过年,士兵们就算没意见,我们自己,也失去了一次笼络人心的机会。”

  “该让父王回来休养,你留在那里的。”她是很想自己的相公没错,可王爷的身体好坏,可是关乎全局的大事,千万马虎不得。

  “父王说,这是我们婚后的第一个新年,你又怀着身孕,我怎么着都该陪着你。”他比父王更为难,一边是爱妻,一边是慈父。

  俞宛秋很快有了主意:“你陪着我,不一定非要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去军营。我们在那里陪着将士们过‘春’节,换你父王回这里养病。”

  赵佑熙不放心的是:“你的身体行吗?”

  俞宛秋连连点头:“行!以前都到处跑了,何况现在。孩子已经五个多月,早怀踏实了。”

  于是就此商量妥当,第二天清早,他们乘上马车去了绵远的军营。

  请收藏:https://m.bioit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